近日,《湖北省社会信用信息管理条例》通过,将于7月1日起施行。据悉,这是全国首部社会信用信息管理地方性法规。面对社会信用信息遭非法归集的情况,条例作出禁止性规定,对不得归集的自然人信息进行了列举,包含宗教信仰、基因、指纹、血型、疾病和病史等信息。条例还规定,未经依法确认的公共事业及物业管理欠费信息不得作为实施联合惩戒的依据。
俗话说,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成,国无信则衰。在陌生人社会,信用评价应该成为人们的第二身份。科学的信用评价和惩戒机制无疑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商业风险。从这方面来讲,信用信息归集的越全面,则越客观,越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综合信用状况。但对纳入的信用信息必须经过依法确认,否则就可能侵犯公民的名誉权。
欠缴物业费等公共事业费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公共服务项目的运转,甚至会导致破窗效应。但应强调,包含公民基本信息和违法、违规、失信内容的信用信息,关乎管理机关及社会对公民的评价,对公民从事交易活动,享受某种优待资格息息相关。这属于能给人们带来收益的信誉财富,更是其必不可少的名誉权。据此,必须慎重对待信用惩戒,不宜滥用权力,过度归集相关信息。目前,能够被归集的不良信用信息均经过执法或司法程序予以确认,或者有法律明确规定,如信贷不良记录,拒不执行生效裁判信息等。即只有一个人的某些行为被执法机关或司法机关依法确定为违法或失信时,该信息方能被归集并作为负面评价。
而物业公司与业主是完全平等的民事法律主体,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物业服务质量不达标,业主拒缴物业费均是违反合同的行为,受民事法律调整。对此,物业公司与业主应该通过协商、调解、诉讼等正当途径解决纠纷。
当权威机关依法确认欠缴物业费者应补缴物业费及滞纳金后,业主仍不缴纳的,方可认定其具有失信行为。同理,欠缴其他公共服务费用的,也应先行经过权威机构评判,当欠缴者“败诉”后仍不缴纳的,方可作为失信信息加以归集。否则,现实中本来服务就不好的物业公司和公共服务机构可能更加有恃无恐,动辄拿黑名单要挟业主或消费者,让后者更加有苦难言。
实行信用管理是现代社会的应有之义,这增加了失信者的道德成本和信用成本。但作为公民的第二身份,信用惩戒不能欠缺公共性基础和法律授权而草率地将任何信息都归集起来。未经有权机关评判是非对错就将民事纠纷的某一方列入黑名单是有损公平的反法治行为。从这方面来说,设置严格前置条件,避免过度归集信息的湖北模式更加科学公平,值得其他地方借鉴。
- 六大方面影响我们的信用 2017/05/10
- 诚信中国建设:褒扬与惩罚为两大抓手 2017/05/10
- 信用到底能给共享经济带来什么 2017/05/10
- 从押金社会到信用社会还有多远 2017/05/10
- 自主招生需建学术诚信共同体 2017/05/10
- 第五届全国商务诚信建设大会 暨“互联...
- 电商“双11 ”有诚信才有未来
- 我国建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倒逼企业诚信...
- “6.14信用记录关爱日”完善征信体...
- 疫苗之“殇”?暴露的是社会诚信缺失的...
- 信用监管体制缺乏 “百度推广”深陷信...
- 2015年国富泰信用工作时间轴
- 第四届中国行业信用评价结果推广与应用...
- 双十一走过“七年之痒” 电商诚信为首...
- “中国企业经营信用累计认证”正式落地...
- 国富泰参与联合国论坛 引领中国信用走...
- 第四届行业信用研讨会
- “吃人电梯”何时休?事故频发谁之过?
- 互联网+大时代来临!
- 大数据时代下的信用体系
- 2015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
- 婚恋网站的诚信问题成为最大掣肘
- 旅游季节,你不得不知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