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正是消费旺季。中消协近日发布的《2018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预付款变消费贷正在成为新的消费陷阱,消费者需警惕。同时提醒,网购家具退换难、海淘商品退换难,消费者在下单购买时务必谨慎。
“预付式”变身“消费贷”,这样的陷阱,令消费者防不胜防。据中消协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营者在宣传时,往往把自己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描述得十分美好,并有意淡化贷款压力,甚至以无息贷款作为吸引消费者的噱头。而消费者一旦入套,在出现商家不履行承诺、服务缩水甚至关门跑路等情况时,才发现金融信贷条约中含有各种高额违约条款。
由此可见,预付式消费衍生出的与金融信贷捆绑构织的消费陷阱,一则会让消费者享受不到相关服务;二则也会导致自己的钱袋子受损。若承受不起金融信贷条约中的高额违约条款,更有可能影响自身信用。同时,预付款变消费贷更会直接戕害正经做生意的商家,比如,使消费者不再信任预付式消费,乃至于谈贷色变。
梳理媒体报道,2018年在传统预付式消费涵盖的各领域,出现捆绑金融消费信贷式的新营销模式。比如,“租金贷”“装修贷”问题被频频曝出,经营者跑路,导致租户无房可租,装修合同无法履行,而消费者却仍需偿还贷款;再如,多家英语培训机构被指通过提供课程贷款服务,让学员背上几千元到十几万元不等的“培训贷”等等。
预付款变消费贷陷阱,本质上是预付费消费及金融消费信贷中存在的乱象。对此,法律的进一步完善是基础。针对消费预付款问题,商务部曾出台《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但面对新的业态新的产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针对消费侵权行为,未来在立法、执法、司法过程中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此外,应考虑实行多部门管理。监管部门对于开展预付式消费的经营者,有必要做好经营警示,以确保经营者在法律框架内行事。对于预付式消费,不仅要靠消协或工商部门来监管,公检法部门也应该及时介入,让违法违规者得到应有惩治。有关部门有必要加强预付式消费及金融信贷知识以及相关案件宣传,督促消费者增强防范。
从消费者自身而言,其应提升科学消费及依法维权能力。“预付式”变身“消费贷”恰是利用了消费者相关知识盲点,以及防范意识差的弱点。所以,面对预付式消费模式,消费者应看清商家的本真面目,消费前认真核实其资质和口碑,同时多掌握些必要的金融信贷知识。
一言以蔽之,唯有打防同给力,消费者才能真正远离消费陷阱。
- 网络空间岂容“水军”兴风作浪 2019/02/01
- 姚广海书记访问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 2019/02/01
- 姚广海书记访问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 2019/02/01
- 天津引入第三方机构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2019/01/31
- 压缩网络诈骗的生存空间 2019/01/31
- 诚信建设万里行
- 长三角地区深化推进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
- 第七届全国商务诚信建设大会暨互联网+...
- 中国商务信用联盟成立大会暨商务信用建...
- 聚焦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指导意见
- 信用助力慈善还需法治护航
- 国富泰邀您乘坐G2017高铁 201...
- “诚信春运”:让回家的路更加温暖
- 聚焦2017电商诚信新进程
- 2017中国商业特许经营信用体系建设...
- 第六届全国商务诚信建设大会成功在京召...
- 公务员诚信建设 直接影响政府公信力
- 共享单车火爆的背后 折射出诚信的隐患
- 社会惩戒到底有多严?诚信体系建设体现...
- 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培训会成功召开。
- 国富泰与您共建"诚信之壤"
- “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启动大会暨中国盐...
- 第五届全国商务诚信建设大会 暨“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