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 首页 > 社会信用 > 正文
分享到:
    
生活"小诚信"成就社会大诚信
2018-11-20 08:52:32 来源:河北日报
随着社会的转型,诚信受到了拜金主义的侵蚀,诚信缺失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问题。提高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形成履约践诺、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已经成为目前全社会的共同期盼。

近日,河间市景和村体彩投注站站主孟中民垫资6元为他人代买彩票,不料竟中了500万元大奖。面对如此诱惑,他毫不犹豫地在第一时间通知中奖彩民并归还彩票。“彩票不记名、不挂失,谁持有谁就能兑换奖金,老孟真是个实在人!”邻村彩民李五占说。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讲诚信。不轻易答应别人,答应别人一定想方设法去完成。”孟中民说。生活中“小诚信”的不断积累,造就了孟中民关键时刻的“大诚信”。据了解,孟中民无论对父母妻儿,还是对乡亲,始终都能做到以诚对人。村里的红白喜事,凡是他答应帮忙的,即使自己有再急的事,他也要放一放或安排好,及时赶过去帮忙。

孟中民也有“失言”的时候。他儿子过10周岁生日时,他许诺给儿子买一个大黄蜂机器人作为生日礼物。然而,那天他买完礼物后,顺路到他曾答应帮忙修车的一位老乡家,帮这位老乡修农用三轮车。没想到,修车很麻烦,他还得返回河间市买配件。结果一来二去,直到晚上8点多他才赶回家,给儿子买的礼物也不知丢在哪里,他立即向儿子道歉并解释原因。次日一大早,他就骑摩托车赶往市区,重新买来礼物送给儿子。

守时、践诺、不撒谎、好借好还……生活中,诚信就是每个人的举手之劳,每个人都应该做到,而且也都能做到。每个人做好诚信基石,就会构筑起全社会的诚信大厦。

——今年7月,省会一六旬大妈乘坐60路公交车时,因公交卡内余额不足而身上又没带零钱,上车后表示次日会补票。次日上午,这位六旬大妈专程赶到60路公交车所在的车队,找司机师傅补一块钱的乘车费。等候一个多小时后,她亲手将一元钱投放到曾乘坐的60路公交车的投币箱。“我说了要补票,就一定要做到。”六旬大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对诚信作了很好的注解。

——今年5月,邯郸市一位69岁的老农焦振光,因儿子承包工程发生意外,致使家里欠下34万元外债。这位老人变卖家中新房偿还部分债务后,又不顾高龄,毅然离开家乡到邯郸市打零工帮儿还债。对老人来讲,这样的承诺也许并没有写在合同里,却一直写在他的心里。

一元残币拷问诚信缺失——大家都来讲诚信正当其时

承德市公交工作人员在清点投币箱内票币时,清点出假币。一元假币拷问着一些人诚信的缺失。

假币、残币、游戏币……在承德市公交车投币箱中,每天会吞进二三百元这样的劣币,公交车俨然成了劣币回收站。最近一段时间,承德市公交工作人员又增添了一项新工作——粘接一元纸币,因为他们每天都会收到百余张半截的一元纸币。承德市公交集团公司票款收点中心党支部书记董春晖告诉笔者,一些人利用公交车无人售票便利,将一元钱对半撕开,分次车。

有“蹭”公交车的,也有破坏便民自行车的。

为方便居民通行,今年年初石家庄市安苑小区物业购置了30辆便民自行车,居民可在小区内免费骑行。结果不到一个月,这些自行车就损坏严重,车铃铛不翼而飞、车轮胎被卸。无独有偶,衡水市公交公司曾在公交车上安放爱心雨伞,方便市民雨天出行,但后来多位市民没能按时归还,部分雨伞不知所踪。

借钱不还、承诺不兑现、说一套做一套……此类生活中“小诚信”的缺失,最终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大诚信”,这种种行为就像病毒一样侵蚀着社会的健康肌体,失信已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焦虑。

“诚信缺失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个人交往中的不诚信加剧社会道德风险,影响社会稳定。”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石国兴表示,中国社科院曾发布《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2—2013》,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社会的总体信任进一步下降,已跌破60分的信任底线,只有两到三成的人信任陌生人,出现了人际间不信任扩大化、群体间不信任加深等新的特点,并导致社会的内耗和冲突加大。“现在号召大家都来讲诚信,正当其时。”石国兴深有感触地说。

诚信从你我做起——小诚信细流成大诚信江河

“生活中的一次次失信,使大家内心的信任感逐渐丧失,人心开始变得冷漠多疑,价值观也变得扭曲。”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黄云明表示,诚信缺失最可怕的后果是信任丧失,加剧社会道德风险,并对社会道德体系形成强大冲击力。

“如果‘撒谎脸不红’‘习惯性失信’成为常态,大家对什么事情都不敢当真,无论遇到何事首先想到的是质疑,人与人之间因丧失信任而陷入互相猜忌的泥淖之中不能自拔,社会管理成本急剧增加,进而影响社会稳定。”黄云明认为,诚信教育必须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从日常生活抓起,要在全社会树立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风气和强有力的舆论氛围,让失信者感到脸红和可耻,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石国兴告诉笔者,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表明,自己的诚信与赢得他人的诚信成正比,自己越诚信,赢得他人诚信回报的机率就会越高。“人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诚信无欺的环境,却不知诚信环境的形成取决于每个人对诚信所持的态度。”石国兴说,要想每个人都养成讲诚信的习惯,必须得从娃娃抓起,家长要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讲诚信的好榜样,学校也要更加重视诚信教育。

“社会由个体组成,如果每个人都讲诚信,那么这个社会就会成为诚信社会。积‘小诚信’细流成‘大诚信’江河。”省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周伟文表示,诚信更多体现在生活中的小事上,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积小善成大德。“自己的诚信不能以他人的诚信为前提,不能全都往社会上一推了之,而是自己要勇于担当、恪守诚信、有诺必践,通过身体力行做别人的楷模,用行动去影响更多的人讲诚信。”周伟文说。(记者 原付川 实习生 闫明 王琪 李冉)

【策划人语】我们期盼一个更为诚信的社会。

随着社会的转型,诚信受到了拜金主义的侵蚀,诚信缺失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问题。提高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形成履约践诺、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已经成为目前全社会的共同期盼。

我们期待个人诚信的闪光。

日前,中央文明委发布《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提出以制度力量培育诚信自觉。其实,个人力量也是诚信社会的基石,每个人的诚信自觉必然促进社会的诚信自觉,每个人的诚信意识必然促进社会的诚信意识。对个人来讲,在生活中做到诚信也并不难,比如诚实做人、守时践诺等。在个人诚信方面,古人也留下了很多典范,“查道摘枣留钱”“范式千里赴约”等已成为千古美谈。

我们关注普通人生活中的诚信。

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在全社会形成不能失信、不愿失信的诚信环境,在全社会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诚信氛围,每个人都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今起,省文明办、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共同启动“善行河北·大家都来讲诚信”融媒体联动报道活动,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河北日报官方微博、河北日报官方微信、河北手机报、善行河北官方微博将融通联动,从普通人、身边事入手,引起全社会对诚信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倡导人人都来讲诚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