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号”软件可申请临时手机号
原本是用来防骚扰的手机小号软件,却被人用来注册打车软件,借此逃避车费。近日,不少网约车司机反映,多次遭遇乘客“霸王车”,行程结束后未付车费,打电话无法联系到当事乘客。有网友爆料说,对方可能是通过软件专门申请了临时手机号码,打车结束后就弃用了。滴滴客服回应称,平台对注册账号专门设计了信用机制,一旦出现恶意拖欠车费的情况,该手机号码将被禁用。
现象
网约车司机多次遭遇“霸王车”
近日,司机小亚在网上爆料称,自己在滴滴打车上接单后,遇到了坐“霸王车”的乘客。该乘客行程结束后一直都没有进行付款,如今已经超过半个月,打电话几次都不付款。找客服后,滴滴客服告诉小亚订单存在异常,“我也不是专职司机,但是每一分辛苦都应该有报酬。”
陈女士的父亲最近也有相似经历。大约一个月前,陈女士的父亲通过滴滴接到了一个预约用车单,次日一大早如约接送了该名客人,之后却迟迟收不到付款。陈女士说:“早上5点多一起床就去接他了,那么冷的天,结果白跑了。”陈女士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被拖欠的车费金额仅有48.7元,也不算太高,但出事后多次投诉始终没能解决,快50岁的父亲觉得很憋屈。
爆料
有人用软件申请“小号”用完即丢
2016年底,居住在海淀区的池先生通过滴滴平台从昌平打车回家,由于行程较远,上车后司机就要求池先生出示一下自己的滴滴账户是否绑定了支付方式。池先生问司机原因,司机回答说近日有很多人通过小号注册滴滴账户,在长途用车后始终拒付车费。由于对方用的是临时小号,下车后司机很难联系到对方。
在某网站论坛上,一名顺风车司机爆料说,晚上下班后接了一单滴滴顺风车,想着反正顺路,上班路上接一单抵个油费也是好的。送到目的地后,自己出于习惯让乘客先下车后付款,没想到对方是用小号注册的滴滴账户,晚饭后再打电话已经是“空号”。“这显然是恶意打霸王车啊。”
还有人爆料说,自己刚刚通过某软件办理了一个手机小号,就接到外地滴滴司机电话说,自己用该号码打车后不仅没给钱还骂人,可自己根本没去过对方所在城市。多名网友评论称,自己的小号也收到过滴滴催款短信。还有人自称,自己也用小号坐过“霸王车”。
体验
秒申“手机小号” 注册畅通无阻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有多种软件可提供手机小号,用户只需输入手机号码就可以随机获得4个甚至更多临时小号。
2月14日下午,北青报记者实际体验了其中一款软件,输入自己所用手机号码后,很快软件就分配了一个所属地为浙江台州的手机号作为临时号使用。之后,北青报记者顺利使用该号码注册滴滴出行后,可如常使用叫车等功能。由于该账户未绑定支付方式,所以不能在行程结束后自动完成付款。
该小号软件产品的介绍显示,软件最大功能在于不用SIM卡也可以实现一机多号,每个主机号可以同时绑定3个小号,其中两个为专属小号,另一个为临时小号。临时小号每月可免费领取一次,号码不固定,有效期一天。
回应
恶意拖欠车费将被停用
滴滴客服介绍,滴滴会为乘客建立信用评价体系,一旦出现恶意拖欠车费问题,所使用的手机号码将被禁用。关于司机受损的车费是否可以由平台进行垫付,客服人员说,需要司机使用注册手机号进行上报,由平台审核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小号软件提供的小号仍有一定局限性,譬如仅提供浙江、广西两地的临时号码,或仅限移动号码使用。关于为什么设置小号,多款软件均打出了满足不同情景使用需求,有效避免骚扰。
其中一款小号软件的用户协议中提到,使用本服务时,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等相关规定,不得为任何非法目的或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方式而使用本服务,否则服务提供者有权停止向您的服务。协议变更、中止和终止条款表明,当号码在第三方信用体系中评价较低时,软件将收回号码。
(文/本报记者 孔令晗 刘珜 线索提供/朱先生)
- 严惩“老赖” 全国法院已限制615万人次购买机票 2017/02/15
- 福建推进信用建设 失信者将限制出境和高消费 2017/02/15
- 税收失信联合惩戒实现“双扩围” 2017/02/15
- 政务诚信建设与《国际准则》 2017/02/15
-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的通知 2017/02/14
- 疫苗之“殇”?暴露的是社会诚信缺失的...
- 信用监管体制缺乏 “百度推广”深陷信...
- 2015年国富泰信用工作时间轴
- 第四届中国行业信用评价结果推广与应用...
- 双十一走过“七年之痒” 电商诚信为首...
- “中国企业经营信用累计认证”正式落地...
- 国富泰参与联合国论坛 引领中国信用走...
- 第四届行业信用研讨会
- “吃人电梯”何时休?事故频发谁之过?
- 互联网+大时代来临!
- 大数据时代下的信用体系
- 2015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
- 婚恋网站的诚信问题成为最大掣肘
- 旅游季节,你不得不知道的事!
- 恶意APP扰乱市场秩序 多方呼吁重拳...
- BCP参展2014年网购会
- 电视购物乱象依旧 呼吁诚信服务评价
- 食品安全风暴持续燃烧 企业信用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