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电商新闻 > 正文
    
企业爱玩“减量不减价” 变相涨价或赔上诚信度
2011-04-29 09:35:31 来源:中华读书报
    在通胀压力下,企业开展策略调整是正常的经营行为,但这种行为不应以损害消费者权益为代价,更不应利用消费者对价格敏感而忽视容量变化的消费心态,用减量不减价的隐蔽手段达到变相涨价的目的,否则,难免要赔上企业的诚信度。

  日前,康师傅部分饮料减少容量变相涨价的消息不胫而走,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许多人质疑,这是自上月方便面、日用品等生产企业被发改委“约谈”之后,因无法提价而“被迫”采取的无声抗议和应对措施。

  的确,在国内通胀的大背景下,从食用油到方便面,众多食品生产企业的压力增加不少,那么,这种“变相涨价”现象究竟是否存在?记者为此走访了北京几家超市。

  记者发现,以康师傅饮品为例,几家超市饮料价格较去年年末没有差别,但不可否认的是,打折促销的品种数量少了许多。在某超市整个饮料货架上,涉及打折促销的品牌和种类不超过5个。而康师傅的整个饮品系列中,只发现康师傅每日C系列产品橙汁、红葡萄、黑加仑等每瓶容量由500毫升减为450毫升,但售价未变。其它饮品系列并未发现容量和售价上的变化,如茉莉清茶、蜜茶仍是500毫升2.5元。颇有意思的是,记者在某家超市发现,康师傅每日C450毫升的价签上,标注的仍是500毫升2.5元。而可口可乐的罐装均为330毫升、1.25升及以上大容量包装产品,并没有发现容量有何减少,价格也较年初没有变化。

  通过调查记者发现,从终端市场看,近期生活用品变相涨价的现象并没有像传闻的那样严重,但的确一些品牌的某些特定产品出现了减少容量的情况,有着变相涨价之嫌。

  一位已经退休的阿姨表示,自己平日很少买饮料,对于这种减量不减价的变相涨价现象从未注意过。另一对年轻人则表示,购买饮料只认品牌和种类,对容量从未关注过,也就是近期网上提到存在变相涨价的现象,才会在购买的时候特别注意一下。他们笑言,夏天马上要来了,饮料销量将会大增,如果厂家都玩这一手,肯定赚翻了。

  一位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饮料产品容量变少并未对日常销量有明显影响。容量变少的个别品牌饮品往往平日的销量并不高,而那些销量相对较高、上市2年以上、消费者较认可的饮品,目前尚未接到厂商进行调整价格或容量的通知。

  值得关注的是,那些容量未作调整但价格有所上调的产品,如露露、椰汁等,虽然每罐只有0.2-0.4元之间的小幅上涨,却仍然出现了销量明显减少的现象。可见,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度远远超过了对容量变化的敏感度。

  记者偶然看到新浪网大约3年前做的一项针对“如何看待可口可乐易拉罐容量减少”的调查,结果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6117参与调查的人员中,有 89.2%的人认为可口可乐易拉罐容量减少是变相涨价;而只有54.6%的人不会再购买易拉罐的可口可乐。89.2%和54.6%之间有34.6%的人好像并未因变相涨价而影响了购买欲望。

  作为生产厂商,对这类现象也有自己的解释。可口可乐早些时候就向媒体表示,相关产品的包装早在一年前就已调整,不存在顶风涨价。康师傅方面此前也向其它媒体表示,早在2011年2月便实现换装,500毫升规格应为超市存货,未来市场上均将是小容量的包装。饮料包装需紧随时尚,因此公司多在每年年初加以改变,不存在近期顶风涨价之说。

  倘若真如厂家所言,减量不减价只是配合市场的包装策略,那么又该如何解释其三年前的行为呢?2007年7月,康师傅、统一、今麦郎等10多家方便面企业也是因携手涨价被发改委以价格串通、违反相关法律为由制止,其后康师傅便使出“减量不加价”手法。

  事实上,在通胀压力下,企业开展策略调整是正常的经营行为,但这种行为不应以损害消费者权益为代价,更不应利用消费者对价格敏感而对容量忽略的消费心态而采用这种变相涨价的手段,如此一来便有些欺骗的味道,难免要赔上企业的诚信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