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不应“因地制宜”
2011-04-28 08:49:30 来源:北京商报
4月9日,某购物中心内的Clanks男鞋专柜,一位顾客央求销售小姐出售一款有瑕疵的皮鞋,遭拒。“即便是加钱、写保证书,这双鞋也不能卖给您,我们会送到厂家销毁。”最终,销售人员的诚信打动了顾客,他不仅没有生气,还挑选了该品牌多双其他款式的皮鞋(见本报4月13日A2《为这样的拒售鼓掌》)。
4月23日,笔者再到这家Clanks专柜,那双本应该送往厂家销毁的瑕疵皮鞋仍然摆在专柜的销售货架上,并在随后被一位顾客以正常价格买走。
一番脱口而出的谎言,欺骗了一位老实的顾客。这家Clanks专柜销售人员这次的假诚信,表面上看没有给那位蒙在鼓里的顾客带来直接的伤害,却有可能在下一次假诚信时,被细心的顾客戳穿。
自古就有“利从诚中出,誉从信中来”的经商谚语,但“诚信”两字却始终难以兑现。
价签欺诈,让以家乐福为首的众多超市颜面扫地;瘦肉精事件,让双汇蒙上一层诚信的阴影。这些不诚信已经给消费者权益带来直接的、实际的伤害,姑且称之为明骗。
与明骗比起来,Clanks不仅在最终的销售环节以次充好,还通过撒谎标榜品牌形象。这种忽悠式的假诚信在今日的商业生活中藏得很深,也许能获得短期效益,却最终拗不过“财自道生,利缘义取”的商业法则,注定不会长久。
相关文章
- 【舆情分析】政府应突发事件应对需善用网络平台 2012/05/02
- 中国铸造行业第二批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结果公示 2012/04/27
- 关于首批25家中国铸造行业企业信用等级评价2012年复评结果的公示 2012/04/27
- 2012中国互联网交易投资博览会(第四届)邀请函 2012/04/24
- 传统品牌触网须破四大瓶颈 2012/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