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电子商务在我国如奔腾之马,发展极快。同时,由于行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电子商务活动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各种非法行为经常出现。近年来,如何保护消费者和企业在运用电子商务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如何为我国电子商务健康有序地发展保驾护航等问题,一直受到业界广泛关注。
今天是3·15消费者权益日,本报就以上话题,从权威的角度为读者提供专业人士的观点,希望能够促进我国电子商务诚信体系的建立健全。
2011 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到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购物、地理信息等新型服务业态”,引起了全社会的热议。据调查机构易观智库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中国网购规模达到5200亿元,比2009年增长106%,在服装、数码类等众多领域,网络购物日益成为消费的主导力量。
而消费者对网购诚信的担忧,严重制约着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随着网络购物的发展,网店侵权、售假等问题时有发生,面对这些,消费者该怎么办?是不是有一种较为完善的参考或评价体系能够帮助他们在选择时规避风险?我国电子商务如何才能走出“无信”困局?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来临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商务部电子商务中心·信用认证中心主任张阁。
网购之痛诚信何在
2010年,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已达到4.57亿人,而在众多网络应用中,网络购物成为增长最快的一极,以“口碑相传”和“超低折扣”为宣传亮点的网络团购也在去年异军突起,再一次让我们见证了“互联网速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各种团购网站已突破三千家。
然而,网购持续火爆的同时,也催生了不少网络欺诈和违法犯罪事件,对网店侵权、售假等投诉一路飙升,消费者遭遇货不对板、网络诈骗、质量难保、信息泄露等事件屡见不鲜,行业领头羊阿里巴巴所属的B2B、C2C公司也相继爆出诚信危机事件,大量的不诚信现象集中爆发,直接引发了整个电子商务行业的“信用危机”。
记者从中国商务信用平台(BCP)信用投诉中心得到的数据显示,在截至2月28日受理的805起投诉中,通过BCP信用认证的网站共有301起投诉,未通过 BCP信用认证的网站投诉共504起,通过认证网站的月投诉数量从去年12月的103条降至今年2月的27条,投诉率下降达 74%。张阁表示,由此可见通过信用认证及后续的信用监督手段能有效降低购物网站的失信概率,而未通过BCP信用认证的网站,信用投诉持续上升趋势,所存在的信用问题仍然较为严重。
信用危机谁来埋单
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带动下,网上购物已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随着网络购物的发展,网店侵权、售假等问题日益暴露,更多映射的是电子商务行业繁华背后企业自身信誉的意识薄弱、相应法律缺失、监管不到位等社会深层“诚信”隐疾。
电子商务由于其行业特殊性更容易受到失信行为的入侵。从虚假折扣、团购人数掺水等团购黑幕频频被媒体曝光,再到阿里巴巴、淘宝网最近丑闻不断,电子商务行业的“诚信”问题亟待解决。电子商务行业似乎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2011年电子商务行业新一轮的淘汰期也将随之而来。在电子商务这样一个特殊的行业里,没有诚信的企业必然会在这场惨烈的竞争中,被消费者抛弃。电子商务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完善市场经济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正逐渐引起更多部门和企业的关注,各地都逐渐出台了一些关于信用体系建设的法律和规范,政府相关机构也在立法规范信用领域不断探索,但这与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整体需求相比还是远远不够的。
正如电子商务专家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梅绍祖所言:“除了电子商务平台自身的缺陷之外,中国社会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和信用机制是诚信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的深层次原因。国外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建立了完善的个人和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使欺诈的风险成本相对较高;而中国目前的信用还停留在银行之间的数据阶段,信用体系的不完善使得中国欺诈成本过低。”
信用建设需多管齐下,确保公平、公正、权威
在电子商务发展初期,诚信、支付和物流是困扰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三座大山,物流问题随着中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大大改善,支付安全也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是诚信缺失却仍然是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困扰,没有得到有效根治。
因此,要想解决电子商务中的诚信危机就要从建立电子商务的信用体系入手。电子商务行业的信用体系建设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部分,必须由政府、行业、企业、消费者以及传媒各方通力合作,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实现多管齐下、协同作战,才能建立起真正值得信赖的电子商务信用体系。
对此,商务部电子商务中心主任刘俊生表示,电子商务企业的内部信用建设是第一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低要求,但绝不是解决中国电子商务的诚信问题的“不二法门”。第三方信用认证是解决电子商务信用问题的突破口。
《电子商务信用认证规则》应运而生。依据《电子商务信用认证规则》,电子商务信用认证是从商务信用的角度对电子商务经营主体进行真实性审查、信用状况评估、信用行为巡查的第三方监督工作。这就需要一个有统一标准且具有权威性的第三方信用认证平台的参与。
对此,商务部电子商务中心·信用认证中心主任张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各家网站对其企业会员的认证标准不统一,导致企业需要在不同的平台多次进行信用认证,如果第三方信用认证可以采用统一的认证标准,就能实现多个电子商务平台的共享和兼容,使评级结果具有可比性及可追溯性,并对企业进行追踪和阶段性评估、监测,随时更新其信用评级信息,来满足信用评价时效性的要求。“一次认证合格并不意味着一年以后也合格,我们在信用认证平台上实时更新企业的信用状况。”这样能有效引导企业加强其自身的信用体系建设,在监管同时起到引导行业自律的作用。
电子商务行业的信用体系的建设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部分,只有社会信用体系完善,电子商务行业的信用体系建设才会水到渠成,因此第三方认证机构还需要与传统专业市场、行业协会及商会进行合作。
中国网库CEO王海波提出第三方信用认证机构首先要与全国9万多家专业市场(如白马服装城等)合作,在不同的专业市场设立诚信认证中心。这样的合作不仅可以对企业进行有效的信用认证和约束,还可以形成区域性的管理体制。其次,还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约束性作用。行业协会虽然是一个民间组织,但是协会的企业都是经过协会负责人认可的,加入第三方信用认证体系,不仅可以借用行业协会的力量对企业进行监管,还可以在后续工作的开展中更好地衔接。而地方商会往往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企业之间的联系也比较紧密,使信用认证得到更多企业的认可。
网购市场信用建设是一场“攻坚战”
谈到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信用建设的未来,张阁坚定地说:信用体系建设是市场发展的“革命性”工作,更是一场持久的“攻坚战”。信用建设与其他市场发展工作不同,涉及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市场格局的重塑,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是市场主体相互博弈、各种矛盾的交互作用的工作,是推动市场秩序规范发展的革命性工作。应该上升到“战役”的高度来组织开展,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行业组织、第三方认证行业、消费者的共同努力,其关键在于深入研究中国电子商务的现状,制定行业标准和监管机制,并设计出有效可行的商业模式。
首先,商务部电子商务中心今年继续把网购市场信用建设作为主攻方向,围绕着“第三方信用监督”的定位,重点开展三项工作。第一是联合企业注册机构和市场主管部门建设“电子商务市场信用监督平台”,对所有电子商务网站及其经营者进行实名注册,纳入信用监督范围。第二是不断扩大BCP信用投诉中心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信用投诉的处理能力,商务部电子商务中心正在筹建信用仲裁委会。第三是继续筛选优秀企业开展信用认证工作,发布一批可以让老百姓放心购物的网站。
其次,我们希望市场主管部门、权威媒体和消费者能够支持配合,协同作战。真正建立让政府可监管、媒体可监督、企业可呈现、消费者可追溯的电子商务信用监督平台。在第三方监督的前提下再建立一整套的信用评价、巡查、投诉体系,这样电子商务的诚信才能得到保障。
诚如刘俊生所言:“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长久工程,单方面搞诚信是不可能的,把信用建设寄托于某个人、某个公司、某个部门也都是不现实的,必须建立 ‘四轮驱动’的机制。就是说,在电子商务企业的内部信用建设这一‘自身基础’之外,我们还需要第三方信用认证,这是解决中国电子商务的信用问题的‘外部保障’;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组织在标准设置、市场监管方面真正有所作为,这是解决中国电子商务的诚信问题的‘管理保障’;需要专家、媒体创造负责任的、真正有利于电子商务可持续发展的舆论环境,这是解决中国电子商务的诚信问题的‘舆论保障’”。
- 【舆情分析】政府应突发事件应对需善用网络平台 2012/05/02
- 中国铸造行业第二批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结果公示 2012/04/27
- 关于首批25家中国铸造行业企业信用等级评价2012年复评结果的公示 2012/04/27
- 2012中国互联网交易投资博览会(第四届)邀请函 2012/04/24
- 传统品牌触网须破四大瓶颈 2012/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