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电商新闻 > 正文
    
“网络春运”让消费者饱受物品延误之苦
2011-01-26 10:18:37 来源:解放日报
“网络春运”让消费者受物品延误之苦

  “新年名表特惠5折”、“黄金送礼更给力”……新春将至,淘宝、京东商城等购物网站同样年味十足,一场“网络春运”也因发货量激增愈演愈烈,快递业几乎“爆仓”,所购商品被困物流途中,让消费者深受“买得着却收不到”之苦。

  “物品延误”占投诉榜首

  日前,记者打开50家淘宝网网店链接,发现超过三分之一店铺都给出“特别提醒”,希望买家耐心等待送货。浦东一家服饰专卖店申明:江浙沪地区发货一般5至7天到货,其他地区7至10天到货,还特意制作“跪地求饶卡”、附送小礼物随包裹寄出,为快递延误致歉;还有近10家网店干脆挂起“免战牌”,表示因快递不畅在1月24日至2月14日间停止营业。

  “快递公司的客服电话怎么打不进?”一些网店店主和买家说,他们想打客服电话到快递公司催单,却一直是“忙音”,到快递公司网站查询,也难以获知快件确切方位,只能看到一份“致客户书”。上书:由于多个省份出现大雪天气,导致部分机场关闭、部分道路临时封闭,影响了快件航空及汽车运输时效,造成部分快件一定程度延误。

  记者了解到,各大网站近期有关快递延误的投诉,占总投诉量50%以上。一些客服负责人介绍,投诉问题前几位的主要涉及物品延误晚点、服务态度差、服务电话难接通、投递不到位、货物丢失和损坏。一名白领前几天投诉,她接到快递员的电话兴冲冲下楼,因为电梯多停了几层楼,快递员已等不及离开,此后还打电话抱怨,称自己每天送100多个包裹,如果每个包裹多花1分钟,每天就要加班2小时,因此得让她等个两三天。

  消费者吃“哑巴亏”

  采访中,许多消费者抱怨网店商品“买得着却送不到”。

  张小姐花1万元网购一批家居摆设,准备在春节期间送给父母。为确保准时收货,她早早付款下单,想不到等了10天尚未到货,她向网店催货20余次才收到快递,打开大箱子一看,才发现数件玻璃制品都已破碎,损失惨重。

  一些为公司网购物品的消费者,最近吃了不少“哑巴亏”。刚升任外企部门经理的张先生,承诺给每名员工送一批好书作为元旦礼物,他兴致勃勃在图书网站上选购了上百本书,付钱确认并选择最快送货方式,但元旦过后一周还没到货,他为此感到懊恼:“我对员工的第一个承诺就食言,影响很不好。”为帮公司省钱,企业采购员朱先生决定在网上购买公司年会礼品和员工演出服,他再三确认送货时间才交易,想不到年会当天还没收到货,他只能急急到商场里选购,反而因此多花了数万元。

  对此,网店店主也颇为发愁,快递延误不仅影响他们的销售量,还引来不少“差评”影响网店口碑。一些店主表示,最近他们往往不会和买家敲定具体送货时间,如果对方确实急需,会建议通过其他渠道购买。

  快递业“短板”需规范

  快递业出现“网络春运”,快递行业、网店和消费者各有说法。

  在快递行业人士看来,责任主要在购物网站,许多网站最近的交易量是平时的数倍甚至十余倍,目前快递行业无法承受这么大的交易量。网站在推出促销活动前,必须考虑到配套物流服务商的能力。网店则对快递公司颇有微词。他们认为,许多快递公司以加盟形式开展业务,为了在低价竞争中获胜,一味地接单,导致物流不畅;消费者则认为,快递行业和网店对此都付有责任,无论问题出在哪个环节,最终影响的还是消费者利益。

  “目前,针对快递业的行业性法律法规很少。”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必须补上法律法规滞后这块“短板”,改变快递企业走“价格战”的做法。有消费者建议,购物网站应与快递行业建立良好沟通机制,经过人力和物力测算,再作出与之匹配的销售模式调整,这不仅有利于行业发展,也能提高市民网购有效性。(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栾吟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