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电商新闻 > 正文
    
受技术和资源制约 煤制油大规模产业化应慎行
2011-07-05 09:45:00 来源:

  在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和石化联合会发布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南》中,都指出“十二五”煤化工要有序发展。业内专家也指出,目前我国的煤制油项目还受到技术和资源的制约。笔者认为,在现有的条件下,煤制油应作为石油的和战略储备和补充,搞大规模的煤制油产业化项目仍需慎重。
  首先,大规模煤制油要解决水资源难题。据资料披露,煤直接液化法每生产1吨油品要耗水8~9吨,而煤间接液化法每生产1吨油品耗水是直接液化的1.5倍。我国水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远低世界平均水平,更为关键的是,我国煤炭资源和水资源呈逆向分布,主要产煤地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和单位国土面积水资源保有量仅为全国水平的1/10。因此说来,用煤炭液化方式来解决石油短缺,一个绕不过去的制约就是巨大的耗水量。
  其次,大规模煤制油对煤炭资源的消耗也很大。据重庆能源集团研究,以目前的工艺,每合成1吨煤制油,直接液化消耗原煤是3~4吨,间接液化消耗煤炭达4.5~5.5吨。每年全国消费石油4亿多吨,进口超过2亿吨。如果进口石油由煤制油来代替,2亿多吨煤制油需要用以转化的煤炭就在8亿吨以上。以中国目前的煤炭生产能力,能够在已经高达20多亿吨的消费量之上再额外拿出这样多的煤炭吗?
  再次,即使有足够的煤炭可供生产煤制油,从战略上看也不具有可持续性。煤炭与石油一样是化石能源,开采具有不可逆性――开采一点就会减少一点。何况,说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也只是相对于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而言。中国人均煤炭占有量,其实只有世界平均值的60%。随着开采量增加,煤炭已成为中国能源的一个战略隐忧。由此可见,煤制油实际是用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去生产另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这显然不是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更何况,煤制油的过程中,煤与油的转换还会浪费大量的资源。有专家计算,如果用4吨优质煤炭,转化成1吨石油,其间会浪费近一半的能源。在资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这部分损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此外,煤制油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除排放大量废气、废渣外,单位质量煤制油排放的二氧化碳为石油化工行业的7~10倍。大量生产煤制油,对环境的污染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最后从经济的角度分析,大规模煤制油产业化也面临巨大风险。据调研,建设1000万吨成品油煤炭直接液化项目,约需建设资金500亿元。如此巨大的投资,决定了煤制油的收益取决于规模,也取决于国际油价。然而,在全球“后石油时代”尚未到来之际,煤制油与石油竞争显然不占优势,因此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而国际市场原油、成品油价格太大的波动,也让煤制油随时可能陷于严重亏损的困境。
  总而言之,大规模煤制油产业化项目目前还不具备上马条件。诚如国家发改委指出过的那样:煤制油项目目前无论是产品方向、工艺路线、技术装备,还是运营管理、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把煤制油技术和示范项目作为石油的补充和战略储备,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是大规模产业化推广千万不能操之过急。  中国化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