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 首页 > 企业信用 > 正文
分享到:
    
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10月份新闻发布会
2019-10-22 10:42:46 来源:信用中国
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构建符合中小微企业特点的公共信用综合评价体系,将评价结果定期推送给金融机构,提高金融机构风险识别能力。

QA

新华社记者: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形势?近期外媒报道,对中国经济数据提出了一些质疑,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放缓,对此您如何评价?另外,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种种矛盾挑战,中国经济又如何保持稳定发展?

袁达:

目前,国内外都很关注中国的经济形势,上周五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各方面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解读。

今年以来,在国内外困难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民生福祉不断改善,既实现了“稳”,又取得了“进”,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2%这个速度,在主要经济体中是最快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三季度经济增速虽略有放缓,但发展质量仍在持续提升。比如,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4%、8.7%,明显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7万人,已基本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7%,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总之,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只要就业扩大、居民收入增加、生态环境改善、发展质量效益逐步提高,经济增速高一点低一点都是可以接受的。

个别外媒质疑我国经济数据,认为我国经济是“严重放缓”,这是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站不住脚的。以实物量指标为例,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超5亿人次,收费公路交通流量达到3.7亿辆;10月1日当天全国铁路客运量达到1713万人次,刷新国庆假期单日客运量历史记录。前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增长4.4%,其中工业、服务业用电量分别增长3%、8.7%;货运量增长5.9%,其中铁路货运量增长6.1%。这些实物量指标是经济增长最直接的反映,完全能够支撑我国经济总体平稳的判断。

当然,我们也充分认识到,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依然复杂严峻,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经济运行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是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一是,发展优势不断显现。在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困难挑战增多的情况下,我国的政治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经济优势更加凸显,有底气有能力应对外部冲击,确保经济大盘稳定。二是,发展环境持续改善。我国“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推进,降低增值税税率、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等减税降费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三是,发展动力日益增强。在应对严峻复杂形势的过程中,很多企业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加强技术研发攻关,保障供应链安全,着力挖潜降本增效,进一步夯实了发展的微观基础。四是,发展信心更加坚定。国庆70周年系列活动极大地鼓舞振奋了人心士气,充分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奋进新时代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增强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着力做好“六稳”工作,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坚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中国经济也必将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

QA

红星新闻记者:

上个月发改委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信易贷”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通知》,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当前中小微企业融资有什么痛点、难点,融资现状如何?我们将会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这些痛点问题?

袁达:

今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在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出台了很多“真金白银”的政策,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所缓解。但也要清醒看到,当前中小微企业融资仍面临较多困难和挑战。比如,银企信息不对称造成银行尽调成本高、风险大,银行积极性不高。又比如,银行放贷过于依赖抵押物质押物,中小微企业缺少有效的抵押物质押物,且难以承受较高的担保费用,贷款可获得性较低。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银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开展“信易贷”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通知》,深入开展“信易贷”工作,重点就是通过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督促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的支持力度,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主要有以下六方面措施:

一是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整合税务、市场监管、海关、司法以及水、电、气费,社保、住房公积金缴纳等领域的信用信息,自上而下打通部门间的信息孤岛,降低银行信息收集成本。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地区性中小企业信用服务平台,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

二是建立健全评价体系。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构建符合中小微企业特点的公共信用综合评价体系,将评价结果定期推送给金融机构,提高金融机构风险识别能力。

三是创新贷款产品服务。鼓励金融机构以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为立足点,逐步提高中小微企业贷款中信用贷款的比重;对信用良好、正常经营的中小微企业创新续贷方式,切实降低企业贷款周转成本。

四是创新违约风险处置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建立线上可强制执行公证机制,加快债务纠纷解决速度。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失信债务人开展联合惩戒,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务行为,维护金融机构合法权益。

五是加大地方支持力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设立“信易贷”专项风险缓释基金或风险补偿金,鼓励根据本地实际出台更加多元化的风险缓释措施。

六是强化考核激励。建立“信易贷”统计报表报送机制、“信易贷”工作专项评价机制,从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两个维度开展评价,金融机构评价结果纳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地方政府评价结果纳入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有序推进“信易贷”工作落地见效。

QA

中国改革报记者:

刚才,您提到了《关于新时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介绍了10方面的重点任务。能否再重点介绍一下如何深化产业融合发展?

袁达:

深化产业融合发展,主要是指推进服务业与农业、制造业以及服务业不同领域之间的深度融合,这有利于提升中国制造核心竞争力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模式,有利于发挥“中国服务+中国制造”组合效应,促进产业协同升级发展。具体来说:

一是推动服务业与农业融合,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针对农业生产需求,加快构建和完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系,通过发展包括农村金融、农村科技、涉农物流、农村旅游开发、农村电商等产业,以现代服务业促进农村低碳化、可持续发展。

二是深化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助力建设制造强国。一方面,打造工业互联网,支持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由有形产品提供者向“产品+服务”提供者转变;另一方面,支持平台企业凭借其技术、管理、销售渠道等优势,沿产业链向制造业拓展延伸。近期,我委将联合14个部门,印发《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请大家予以关注。

三是创新服务业模式,加快产业链内部融合。加快信息技术在服务领域创新应用,推动新兴服务业发展。完善服务业供应链管理、企业流程再造和精益服务,由单一服务环节向提供全过程服务转变,由提供一般服务向综合性服务转变。支持服务业企业围绕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进行融合,推进形成服务业发展合力。

QA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9月份CPI涨幅达到了3%,我们也注意到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猪肉价格的上涨。针对这种情况,我想知道国家发改委下一步有什么工作安排和考虑,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

袁达:

刚才已经通报了价格运行情况,9月份,CPI同比上涨3%,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仍是结构性的,主要是在非洲猪瘟疫情等影响下,猪肉供应偏紧,猪肉及其替代相关品价格明显上涨。9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上涨69.3%,牛肉、羊肉、鸡肉、鸭肉、鸡蛋价格同比上涨9.4%-18.8%,合计对CPI涨幅的贡献近70%。如果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来看,年初以来涨幅呈逐步回落态势,9月份同比上涨1.5%,1-9月平均上涨1.7%。

保持物价特别是猪肉等重要民生商品价格基本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事关千家万户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在增强供应能力、开展储备调节、保障基本民生等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增强供应能力。重点是支持生猪养殖能力建设,针对制约生猪生产的粪污处理、规模化养殖等问题,上半年,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7亿元,支持畜牧大县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设;9月份,会同有关部门印发通知,2020年拟先行选择100个生猪存栏量10万头以上的非畜牧大县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同时对2020年底前新建、改扩建种猪场、规模猪场(户)和禁养区内规模养猪场(户)异地重建等给予适当补助;近期,拟先行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3亿元,对符合条件的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和种猪场给予补助。

二是开展储备调节。会同有关部门,于9月中下旬组织实施了三次共计3万吨中央储备冻猪肉投放,一些地方也陆续投放地方储备冻猪肉,有效稳定了市场情绪,促进了猪肉供应的基本稳定。

三是保障基本民生。年初至今,各地已累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约55亿元,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食品价格上涨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

针对猪肉价格明显上涨和物价运行的新形势新变化,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价格监测预测预警,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品种,特别是猪肉等重要民生商品价格变化的监测预警频次;明年将继续安排中央投资支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设,并对符合条件的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和种猪场给予补助;指导各地认真执行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和重点群体基本生活;并根据需要及时采取相应调控措施,促进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

QA

美国国际市场新闻社记者:

据新华社援引发改委报道,明年将开工建设127个铁路专用线项目,用于接驳港口、工矿企业和物流园区。相关项目可以带动多少投资?这部分的融资模式是否主要靠专项债?下一步发改委将如何推动铁路专用线建设工作?

袁达:

铁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骨干作用突出、绿色低碳优势也非常明显,推进铁路进港口、大型工矿企业和物流园区,解决好铁路运输“最后一公里”问题,对于促进多式联运,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和经济社会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今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国家铁路集团公司印发实施《关于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的指导意见》,针对铁路专用线建设存在的“建不了”“太难接”“用不起”等问题,从铁路专用线规划、建设、投资、运营、维护、管理及配套保障等7个方面,提出了意见措施,有效提高相关企业接入铁路专用线的积极性。比如,针对接轨手续复杂的问题,要求简化接轨条件,有关企业提出铁路专用线接轨需求时,接轨站所属铁路企业应无条件受理,严禁设置门槛或拒绝受理,接轨站应按照顺畅衔接的原则进行适应性改造。又比如,针对审批时间长的问题,要求铁路企业在受理专用线接轨申请后,原则上应在20个工作日内出具同意接轨意见,因技术原因不能接轨的需作出书面答复并提出有关建议。地方有关部门受理专用线核准申请后,应按照规定时限完成核准手续。

关于你关心的投资问题,为进一步摸清港口、企业和物流园区对铁路专用线建设需求,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铁集团等有关方面进行了全国性的调查,相关地方、企业上报了一批铁路专用线项目。根据项目运量可观、效益较好、前期工作推进较快的原则,梳理提出了2019-2020年拟推动实施的一批铁路专用线项目,总投资约1200亿元,项目建设资金以企业投资为主。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加强跟踪指导,及时总结和协调解决铁路专用线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对进展滞后的项目督促有关方面重点帮助协调推进。同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推动有关方面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和工程建设,尽快打通铁路运输的“最后一公里”。

QA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目前北方采暖季已经陆续到来。目前天然气及其他能源储备和供应情况怎么样?如何来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袁达:

在上个月的新闻发布会上,我的同事已经介绍了今冬明春天然气供需形势和重点开展的工作。现在北方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进入供暖季,大家十分关心天然气供应保障工作,这里我再介绍一下相关工作安排。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做好冬季保暖保供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加强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和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对今冬明春天然气供应保障工作作出部署安排。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认真组织落实,召开全国视频会议,对今冬明春能源保供工作进行布置安排,组织各地和有关企业从实从细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主要措施是,坚持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宜煤则煤,严格落实“以气定改”“先立后破”,多措并举有序推进清洁取暖;努力增产增供,进一步增加资源供应;督促严格签约履约,确保合同执行到位;加强组织调度,突出保障北方重点地区清洁取暖用能需要;统筹用好储气能力,发挥好调峰保供作用,确保民生用气需要;针对重大事故、持续大范围严寒天气等突发事件,做好应急保供预案,确保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同时,要求相关企业严格执行天然气价格政策。

供暖季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将会同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建立日调度机制,及时协调解决个案问题,一件事一件事抓好落实,全力做好今冬明春各项保供工作。可以说,今年供暖季天然气资源是有保障的,各项保供工作是充分扎实的,能够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QA

证券时报记者:

“中欧班列返程空箱”的消息在网上引发关注,记者关注到发改委近期就中欧班列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中欧班列运营情况如何?对于推进中欧班列发展还有哪些举措?

袁达:

关于“中欧班列返程空箱”有关传闻,此前有关单位已经作出明确回应。这里,我结合近期专题调研,介绍一下相关情况。中欧班列开行5年多来,国家发展改革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致力打造互联互通的重要平台,不断加强统筹协调、强化顶层设计、谋划务实举措,积极推动中欧班列健康有序发展。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欧班列已从初期培育走向成熟壮大、从纷争无序走向竞争合作,成为沿线国家深化务实合作的重要载体。发展成效突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开行规模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欧班列迅猛发展,开行规模年均增长达133%,累计开行1.82万列,运送货物近157万标箱,联通亚欧大陆110多个城市,物流配送网络覆盖欧洲全境。其中,2018年,中欧班列开行6363列,提前实现2020年规划目标。

二是开行质量显著提升。空箱状况明显改善,综合重箱率达92%。其中,去程班列基本都是重箱,回程班列从无到有,去年达到“去三回二”,今年实现了“去一回一”,重箱率也超过了80%。运营安全环境显著好转,去年成功打掉多个盗窃团伙,班列平均查验率和通关时间下降了50%。

三是业务范围不断拓展。运输货物品类从原来的手机、电脑等IT产品,扩大到了服装、机电、粮食、酒类、木材等,整车进出口成为新的增长点。中欧班列运邮实现常态化。“门到门”运输、“班列超市”以及特种运输等新型服务业态不断涌现,行业创新力显著增强。

5年多来,中欧班列促进了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和经济发展,为当地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成为各国了解和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最直接的路径和最认同的明星品牌,被誉为“一带一路”“钢铁驼队”。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各有关方面,按照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总体部署,推动中欧班列提质增效工作向纵深发展,着力打造“方便快捷、安全高效、绿色环保”的国际运输通道。一是构建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国际合作机制,加强政策沟通协调,强化安全、环保合作,不断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调控,扩大瓶颈环节的运输保障能力,推动通道能力与中欧班列快速增长趋势相适应,保障运输顺畅,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三是提升数字化信息化水平,推动运、贸、产结合,加强信息合作,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扩大服务市场,切实维护好发展好中欧班列这个“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品牌。

QA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记者:

我们近期在采访中发现,由于国内外不确定因素增加,一些国内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规避风险,加速产能向东南亚转移的进程,同时一些企业也在观望。您对这个现象是怎么看待的?

袁达:

近年来,随着国际产业分工和全球产业布局的深度调整,中国制造业已经进入到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企业“走出去”到国外设厂经营以及开展投资合作,是正常的市场现象。

应当看到,中国市场规模巨大,人力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发展完善,产业链配套齐备完整,社会创新创造活力不断迸发,经济发展向好、产业持续升级的趋势没有改变。同时,中国政府大力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放宽外资准入,大力推动减税降费,为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优化、更具吸引力的营商环境。有关部门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新登记注册企业数量大量增加,日均新登记企业1.9万户;前9个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万多家,实际使用外资68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5%。我们相信,会有更多企业在综合权衡各方面条件后,继续到中国投资兴业,在中国扎根发展。

同时,我们也做了一些调研,调研中不少企业反映,在进行境外投资和“走出去”时,面临投资所在国用地、用工、政策不稳定和文化、法律差异等困难风险。这里,也提醒相关企业要更加重视做好投资前期评估,反复比较、审慎决策,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QA

封面新闻记者:

我们注意到,目前国家发改委对外发布了《关于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在试点城市的选择上有哪些要求?国家发改委在哪些方面给予支持?

袁达: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了《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方案》提出,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试点布局建设50个左右产教融合型城市。

在试点城市的选择上,主要有三方面的考虑。一是要做到全覆盖。除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外,每个省区重点打造1-2家试点标杆城市,实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全覆盖。二是要具有示范性。分两批开展试点,首批按照经济、产业和人口基础支撑较强、教育资源相对集聚等原则建设20个左右城市,确保树好标杆、做好示范。三是体现战略要求。积极配合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推进实施,统筹试点城市布局,充分体现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要求。需要说明的是,试点建设产教融合型城市包括该市行政范围内所有区域,范围不限定于主城区,也应包括所辖县。以产业园区为代表的各类产业和人口集聚区应作为试点城市重点着力的区域。

按照《实施方案》,我委将会同地方和部门,从两个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一方面,加大投融资和财政等政策组合支持力度。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投资、企业投资、债券融资、开发性金融和产业投资基金等多种渠道,支持产教融合试点重大项目建设。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中符合条件的投资,可按投资额30%的比例抵免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各地要全面梳理落实社会力量举办教育可适用的优惠政策,形成清单向全社会发布。试点企业深化产教融合取得显著成效的,按规定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目录,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

另一方面,强化产业和教育政策牵引。鼓励制造业企业为新增产能和新上技改项目配套建设实训设施。允许符合条件试点企业在岗职工以工学交替方式接受高职教育。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校企共招、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对成效明显的地方和高校在招生计划安排、建设项目投资、学位(专业)点设置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各地方各部门共同推动试点组织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将加强统筹协调,同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省级政府做好区域内建设试点组织实施,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将深化产教融合试点工作纳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考核评价重要内容。试点城市要落实好主体责任,编制改革问题清单、政策清单,逐一落实,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