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 首页 > 信用工作 > 正文
分享到:
    
优化环境、激发活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解读创新创业政策
2020-03-25 09:18:14 来源:信用中国
在这次疫情期间,针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对经济运行和社会生活所带来的影响,各地区各部门也普遍实行了“全天候”网上收件、“及时推送”并联审批、“零等待”网上出件等办理模式,开通应急审批绿色通道,及时纠正不合理的人流物流管控措施,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达产;


3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高杲和高技术司司长伍浩出席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行动、促进“双创”支持扩大就业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高杲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对经济运行、社会生活和就业形势都带来了很大冲击。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多次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作出重要部署。3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做好“六稳”工作,必须把稳就业放在首位。会议还专门就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稳就业相关工作进行了部署。这里我先简要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深化“放管服”改革与开展“互联网+”行动,促进“双创”协同发力,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对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对稳定和扩大就业,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在这次疫情期间,针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对经济运行和社会生活所带来的影响,各地区各部门也普遍实行了“全天候”网上收件、“及时推送”并联审批、“零等待”网上出件等办理模式,开通应急审批绿色通道,及时纠正不合理的人流物流管控措施,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达产;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快速发展,鼓励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发挥他们的优势,促进线上问诊、云办公、在线授课、无接触配送等新模式快速发展,助力疫情防控,保障居民生活,帮助中小微企业脱困、稳定就业。从前两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下滑比较多,但是实物商品的网上零售额仍实现了增长,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同比还提高了5个百分点。信息服务业的生产指数也增长了3.8%。同时,通过出台延长创业贷款贴息期限政策,加大对创业载体奖补力度,对引导“双创”示范基地和国家创业投资基金,发挥了带动示范和稳定市场作用等,支持大学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这些在受疫情影响的特殊困难时期,应该说愈发显示出了他们的重要作用。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继续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在加快推动已出台政策落地生效的同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互联网+”,促进“双创”深入发展,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努力减轻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力做好稳就业工作。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当前就业形势如何?疫情对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有什么影响?下一步,将出台哪些措施稳定和促进就业,尤其是在促进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高杲: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运行和就业确实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很多企业停工停产,节后的复工复产也在推迟。同时,不少企业尤其是服务行业,还有广大的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更大。这也导致在短期之内的用工需求下降,包括农民工的返岗、高校毕业生的求职,都受到很大的影响。从前两个月国家统计局所发布的数据来看,前两个月全国新增就业同比出现了下降,2月份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也出现了上升,所以冲击确实是实实在在的。

目前,虽然我们国家的疫情防控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大家都看到全球疫情在扩散和蔓延,对整个世界经济影响还难以准确预料。所以总体来看,当前和下一步,稳定就业的形势和任务应该说很艰巨繁重。一段时间以来,面对这样的情况,从中央到地方,都及时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减税降费、金融支持,也包括刚才孙局长介绍的、很多从市场方面所给予的优惠政策和支持政策,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同时根据疫情形势的发展变化,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着力稳经济、稳就业。不少企业也是多方采取措施、克服困难,尽量少裁员、不裁员。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从六个方面综合采取了22项具体措施,加快恢复和稳定就业。其中对刚才您所提到的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专门提出了很明确、很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对于农民工,当前重点还是要积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达产,引导有序的外出就业。同时支持就地就近就业,并且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就业。对于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对于今年的应届毕业生来说,因为这确实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求学、求职肯定都会受到很大影响。国家将从对中小微企业招用毕业生予以补贴,明确国有企业连续两年要扩大招聘毕业生规模,扩大基层就业规模,包括一些社区岗位等,包括扩大招生入伍规模、扩大就业见习规模、适当延迟录用接收等多个方面来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其他方面的一些稳就业举措,应该说也都会惠及到广大的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

结合今天发布会的主题,下一步我们在贯彻落实好国务院上述政策的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将从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力促进“双创”,推进“互联网+”行动等方面多措并举,稳定和扩大就业,核心就是要通过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积极运用现代科技等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创业的活力和潜力。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

就是要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大决策部署,总结推广近年来也包括当前应对疫情中各地区各部门好的经验和做法。刚才孙局长也介绍了,我们疫情当中许多事情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这里面我们就要总结,有些事情我们在疫情平复之后,在平常的工作状态下,是不是也可以做到这一点,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总结。我们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还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进一步推进简政便民,进一步强化公平公正的监管,为各类市场投资主体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进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在加力促进双创方面

下一步要进一步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创业投资作用,包括加大对创业担保贷款的支持力度。将政府投资开发的比如孵化器这样一些创业载体,要安排一定的比例、场地,免费提供给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来使用,为他们创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鼓励多渠道的灵活就业,支持返乡入乡创业就业等这样一些措施来稳定和扩大就业。

在推进互联网+”行动方面

应该说,这次应对疫情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了互联网等现代科技的重要作用和发展潜力。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加快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积极运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各方面资金,加强包括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集成创新和融合运用,加快培育一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数字经济产业,加快改造我们的传统产业,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培育更多的经济和就业新增长点。

总的来看,虽然现在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具有强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稳定就业的基础条件也没有改变。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能够战胜疫情、稳定经济、稳定就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经济日报记者:

这次疫情期间有一个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线上线下融合加快了,很多企业也意识到要加快数字化转型,但是转型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想问一下下一步会有什么样的举措?

伍浩:

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大命题,也是一个大趋势。人类社会总是在解决一个个难题中不断开发新的技术,创造新的生活,就像2003年“非典”催生了电子商务,也使互联网在市场的磨砺中找到了成熟的商业模式。

这次疫情也让我们更加认识到了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与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巨大效益,大数据、远程医疗、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都发挥了巨大作用,现在我们又出现了很多热词,如“云办公”、“健康码”、“在线教育”等,这些越来越广泛地被大家所接受。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期,数字经济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各行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步伐将大大加快。

当然就像您刚才在提问中谈到,当前不少企业转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特别是对广大中小微企业来讲,有的还面临“转型是找死、不转是等死”的困境。我们分析认为,当前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转型能力不够、“不会转”,二是转型成本偏高、“不能转”,三是转型阵痛期比较长,“不敢转”。

对于这三个问题,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改委研究制定了“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发展等一系列政策,刚才高秘书长也作了介绍。下一步,我们要按照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从三个方面发力:

搭平台降门槛,解决不会转的难题。

重点是开展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强化区域型、行业型、企业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等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降低转型门槛。

优服务强支持,解决不能转的难题。

重点是要实施好“上云 用数 赋智”行动。所谓“上云”,重点是要探索推行普惠型的云服务支持政策。所谓“用数”,就是要重点在更深层次推进大数据的融合运用。所谓“赋智”,就是要加大对企业智能化改造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要推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聚合力建生态,解决不敢转的问题。

重点是要实施数字经济新业态的培育形态。我们要探索打造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园”和“虚拟产业集群”,支持建设数字供应链,带动上下游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我们也要支持互联网企业、共享经济平台建立“共享用工平台”、“就业保障平台”等等,这样更好地发掘发挥企业间的协同放大效益,打造传统产业服务化转型的新生态。我想通过这三个方面的行动计划,能够促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香港中评社记者:

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更好地发挥“双创”带动就业作用,聚焦养老、托育、家政等潜力大的领域,搭载线上线下融合的生活服务业。发改委在这些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高杲:

我们大家作为普通的消费者,我们都能感受到,这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品质的提高,我们多样化的需求也是在不断涌现出来。比如在家政、养老、托育、乡村旅游、家电回收等领域,很多潜在的需求被激发出来。这些服务业领域的许多需求,过去这些领域有它自身的特点,许多服务需要面对面来完成,也有很多地域范围限制,比如要送孩子去幼儿园只能就近,没有太多的选择。刚才伍司长也提到了,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深度渗透,它其实为我们在更广大的范围享受到更高品质、更加多元化的选择,提供了一个历史性机遇,也推动了整个社会服务领域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的迅速提升。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就是线上线下融合,涌现出了很多新的模式、新的业态,可以说是蓬勃发展,这些其实为很多有志于创新创业的社会人士特别是高校毕业生这样一个相对高素质群体的创业就业,提供了很广阔的空间。

为了适应这样一个发展趋势,更好地满足社会大众的公共服务需求,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陆续启动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家政服务提质扩容行动、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等,着力加大对相关领域的投入,也带动各方面的社会资本参与其中。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部署,为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带动作用,我委正在研究启动社会服务领域的“双创”带动就业示范项目计划,重点是要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这样的新兴技术优势,在养老、托育、家政、乡村旅游、家电回收等社会服务领域,探索推广“互联网平台+创业单元”这样的新模式,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对接供给和需求,推动传统服务领域的转型升级,挖掘其中巨大的“双创”带动就业的潜力。

家政服务领域

我们支持一些平台企业探索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信息优势,为家政领域的小微企业,甚至一些个体,提供精准对接,同时制定和提升相关的服务标准,促进整个家政服务领域服务水平的提高。

托育领域

我们支持示范企业建立“智能儿科保健管理系统”,不仅能够为广大家庭提供育儿健康服务,也为托育行业的创业者、从业人员提供智力支持。正如刚才伍司长介绍的,这次疫情防控期间,健康码的推广可能也是相关领域推广速度最快的,这其实也为下一步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养老领域

我们支持示范企业将智能照护监测系统等应用于养老,带动创业者共同发展“智能养老”。

乡村旅游领域

我们支持互联网平台企业整合农村民宿、旅游、会展等各类资源,提供创业机会,特别是能够有助于带动当地农民来共同就近创业就业。

家电回收领域

其实我们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烦恼,现在家里的家用电器更新换代很快,扔了的话,按照中国人勤俭的传统感觉很可惜,回收又很麻烦。下一步我们考虑在家电回收领域支持一些大中型的家电企业,面向二三线城市大力发展家电回收的新模式和新业态,不仅解决产品回收的物流问题,而且要形成家电回收利用的网络体系,服务于广大群众。

面对我们社会大众的广泛需求,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方面的空间和可以着力用力的地方还很多。下一步我们将把示范项目的宣传推广与推动社会服务领域的转型升级、复工复产的支持政策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培育一批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业态新模式。这里我们也请广大媒体朋友能够积极的关注和挖掘宣传这方面的新模式、好经验,给予深度的剖析和跟踪报道,来大力宣传贴近百姓需求的一些创业创业的好的典型经验,带动全社会更多有志于创新创业的朋友们能够参与其中。

光明日报记者:

很多中小企业反映受这次疫情的影响比较严重,部分创业者对未来的发展前景也比较焦虑。您对当前的创业形势怎么看?发改委对加大力度支持企业的创新创业有什么新的举措?

伍浩:

这段时间大家对中小企业所面临的一些困难和挑战都十分关心,刚才高秘书长和孙局长也谈了很多政策举措,党中央、国务院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高度重视,疫情发生以来,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正逐渐落地见效,我们从统计数据来看,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的形势日趋向好,总体的态势也是积极向上。对于中小企业当前的发展,我们从分析来看,应该说要看大趋势,疫情虽然对短期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影响,但不会改变长期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

最近国家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对3000家创新型企业做了问卷调查,从数据来看,有67.3%的企业认为对于未来的发展是充满信心的,其中还有大约四成的企业认为本领域还蕴藏着更大的发展机会和潜力。同时,也要看有没有办法来解决当前的问题,有一句话,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能把问题找准,就一定能有解决办法。刚才高秘书长和孙局长也都有介绍,我们现在针对性的措施已经有很多。

要抓政策落地

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些地方已经有比较好的经验,比如“一键申请、网上兑现”,中小微企业想要知道我们有哪些政策本身就比较难,他要知道怎么能获得这个政策可能又比较难,所以我们也要借鉴互联网的模式做法,采取推送的办法,分类施策来解决好这个问题。

要着力发挥好市场的牵引作用

大家有时候也说,给钱不如给市场,特别是对于创新型企业来讲,如何在市场上获取“第一桶金”是非常重要的。用好强大的国内市场,是实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高质量的供给,适应、引领、创造新的需求,为广大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同时我们也看到,这次疫情暴露出的一些短板和问题,也正是我们下一步要加大投资的重点领域,这也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我们还要进一步推动大中小企业的融通发展,就是怎么通过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共享创新的资源、共建产业链、供应链。

要有新的模式、新的业态

重点要推进“互联网平台+创业单元”等新的模式,发挥大企业的带动作用,这为大学生就业、返乡创业带来更多的机会。目前,我们正在组织筹划2020年全国“双创”活动周,其中也将重点举办返乡创业项目对接、大学生创业项目对接等,通过和互联网平台企业的融合,进一步来带动中小企业的创新。

要进一步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

2016年以来,国务院分两批部署了120个“双创”示范基地,为这些年创新创业创造的蓬勃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下一步,我们要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也要通过打造创新创业专业化服务平台,强化对中小企业持续创业创新、精益创业创新的支撑,我们还要研究建立国家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和“双创”示范基地有关项目的对接机制,以及研究银行信贷和引导基金投贷联动的新模式。

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工作,我们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充满信心。

中国新闻社记者:

在疫情期间,从中央到地方都推出了针对企业的措施和政策,但是即使在具体落地的过程当中有企业反映流程复杂、手续繁多,请问相关部门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高杲:

疫情爆发以来,为缓解疫情对广大企业、社会群众的影响,各有关部门和地方都迅速出台了很多相关的优惠政策、扶持措施。有些地方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反映,有的政策要想享受到,手续、程序还很繁复,这个问题确实存在。一方面是与我们自身的工作有关,因为有些政策出得确实比较急,在实施细则上可能考虑不是太周到。另一方面,因为疫情期间,想要了解政策、申请支持的服务对象确实也是面广量大。刚才孙局长讲到,全国有1亿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这次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涉及到,疫情期间沟通不畅,很多不能见面,客观上也影响了一些政策的实施。正是考虑到这些方面的因素,最近中央专门派出了复工复产调研组到各地调研,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深入实际,了解现在复工复产和前期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帮助和协调地方、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其实从最近的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以及地方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新闻媒体的报道来看,现在政策在不断完善和细化,目的就是要让助企惠民的政策更好更快惠及广大企业和群众。

比如前段时间,很多地方对因为疫情影响来不及及时缴费用水、用电、用气费用的,出台了缓缴、欠缴政策,缓缴、欠缴但不断供,这个政策非常受欢迎。但是有个别地方在出台政策时没有明确,缓缴期间收不收滞纳金,很多基层的工作人员在办理这些申请时就犯难了,到底是收还是不收,影响政策的效果。我们了解后,迅速提醒有关地方抓紧补充出台了相关政策实施细则,明确在缓缴或欠缴期间免收滞纳金,真正使这项政策落到了企业。我们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问题导向很重要,这也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下一步,针对现在整个形势发展的变化、政策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完善和调整政策,结合“放管服”改革推动各项助企惠民政策落地见效。由于时间关系,我讲三个方面,下一步我们能够在这些方面下更大功夫。

一是简化办事手续

特别是梳理复工复产所需要的各种手续、程序、审批事项,对于法无据、不合理、不合时宜的要加快清理。确有必要的,要统一办理标准,明确责任部门、办理时限、所需申请材料等,防止出现层层加码、互为前置、循环证明等现象,坚决制止以防控疫情为名擅自增设、变相设置行政许可等行为。

二是加快推动一网通办

梳理一批与企业复工复产、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高频事项,率先实现全程网办。积极推动政务数据共享,进一步减免手续、简化流程。特别是借鉴推广一些地方好的经验和做法,包括依托各级政务服务网、手机APP、微信等平台,建立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专区专栏,公开发布防控疫情期间企业可享受的优惠政策,尽可能做到简洁易懂、清晰明了,方便企业和群众。

三是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清理不合时宜的临时管制措施和不合理的证明、收费等规定,特别是清查防控疫情期间出现的各类违规收费,严禁向企业收取复工复产保证金。鼓励地方探索推广“企业管家”、“企业服务包”等举措,主动靠前服务,帮助企业做好复工复产用工、原材料、物流、资金等要素保障,促进企业尽快恢复正常经营,恢复和稳定就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