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信用工作 > 正文
分享到:
    
最高法对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惩戒 公布身份证号码
2013-07-22 10:09: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最高法19日通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有关情况。《规定》明确了记载和公布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其中包括作为被执行人的自然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等。

中新网北京7月19日电(记者马学玲阚枫)中国最高法19日通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有关情况。《规定》明确了记载和公布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其中包括作为被执行人的自然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等。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在此间表示,“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信用惩戒,这是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的主要价值所在。”

《规定》明确了失信信息记载内容、公布范围和方式,并依托社会信用体系推出定向通报制度。失信信息记载内容和公布范围阐明了失信被执行人被纳入名单的基本信息,并保证唯一性。

《规定》明确,记载和公布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应当包括如下六方面,一是作为被执行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姓名;二是作为被执行人的自然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三是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和被执行人的履行情况;四是被执行人失信行为的具体情形;五是执行依据的制作单位和文号、执行案号、立案时间、执行法院;六是人民法院认为应当记载和公布的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其他事项。

“其中,公民身份证号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由公安机关按照公民身份号码国家标准编制,具有确定性和唯一性。”孙军工指出,《规定》要求公布失信被执行人的身份证号码,正是为了区分失信被执行人和与其同名同姓的公民,保护其他公民不因同名同姓而损害名誉,影响权利。

孙军工说,人民法院历来重视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对于应当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被执行人,人民法院会依据程序,审慎核实,认真比对,避免出现公布信息错误的情况,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维护公民身份信息权益。

孙军工还在此间介绍了公布方式,首先是通过全国统一的名单库在互联网上向社会公布,同时也包括各级法院通过公告栏、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公布。

孙军工还特别介绍了定向通报制度,该制度是借助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将失信信息数据向政府相关部门、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及行业协会等,进行“点对点”通报,即经过技术协调、统一标准后,各级法院通过网络互联或者以光盘等存储介质转换方式,将失信被执行人信息输送到相关单位的信息系统,由其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等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对失信被执行人予以信用惩戒。

《规定》明确,人民法院应当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向征信机构通报,并由征信机构在其征信系统中记录。《规定》鼓励人民法院向征信机构推送名单,尽可能增加推送名单的范围、途径,最大限度压缩失信被执行人的生存空间,促使被执行人自觉履行义务,促进树立诚实守信、依法履约的良好风气,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规定》明确,失信被执行人是国家工作人员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失信情况通报其所在单位。失信被执行人是国家机关、国有企业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失信情况通报其上级单位或者主管部门。

"《规定》抓住身份、地位特殊的被执行主体的要害,规定直接向其所在单位、上级单位推送,将成为破解特殊主体执行难的一个有力手段。"孙军工说。

孙军工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仍在逐步建立的过程中,信用体系的缺失,制约了良好市场秩序的形成,严重制约了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定》的出台就是要通过信用惩戒手段,使被执行人的信用好坏和其经济利益、个人名誉、企业声誉、交易机会、生存空间直接挂钩,建立“守信者赢,失信者亏”的评价体系,使失信被执行人“寸步难行”,籍此促使其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以更有力的手段破解执行难。

据悉,此次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将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