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持 人:《金融时报》记者 李岚
特邀嘉宾: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 陈卫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从宏观经济发展、财政货币政策、利率定价水平、信贷资金投向和金融风险防控等多个层面明示了2021年金融工作方向。那么,作为金融业的主力,今年银行业改革发展将向何处去?
近日,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银行业五大发展趋势:资产规模增速放缓,盈利增速由负转正,息差企稳回升,信贷资金重点投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普惠小微和县域金融领域,防风险仍是重中之重。
主持人:作为顺周期行业,银行经营状况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形势的判断及部署看,您对2021年银行业的经营形势有何判断?
陈卫东:2020年,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增速放缓和让利实体经济。在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将进一步回升,净利润增速有望由负转正。
首先,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连续第二年提出让利的要求,继续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去年国务院会议明确提出金融系统对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的目标,是出于实体经济遭受严重冲击的考虑。今年在宏观经济向好、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的情况下,预计今年将以结构性让利为主。
其次,随着经济基本面改善,企业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回升,再加上前期对不良资产的大力处置,将存量不良大幅出清,对增量不良加强防控,极大地降低了商业银行的拨备计提压力。因此,拨备计提力度和节奏有望回归常态,对净利润的侵蚀效应将有所降低。
再次,银行业将通过金融科技降低运营成本。疫情加速了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银行机构借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敏捷反应,精准发力,在提升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的同时,全面整合线上线下优质资源,极大地降低了银行的人工成本、渠道成本和运营成本。预计2021年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将回升至4%至5%左右。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存款利率监管,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一方面,从报告释放的信号来看,2021年,存款利率监管优化将从持续整治高息存款、互联网存款监管升级、加强对异地存款的管理三个方面发力。另一方面,报告明确,降低实际贷款利率而不是名义贷款利率,意味着2021年降低融资成本的方式将主要通过降低手续费和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来减少企业的综合成本。此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大支持普惠金融力度,经营情况不稳定的普惠小微企业信贷成本依然会维持在较低水平。
在存款利率优化监管、贷款利率整体稳定的情况下,银行息差水平将有所修复。预计2021年商业银行净息差有望提高0.05个至0.1个百分点,回升到2.15%至2.2%左右。
主持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引导银行扩大信用贷款、持续增加首贷户,推广随借随还贷款,使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更多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此,您如何解读?这将如何影响银行业发展布局?
陈卫东:与往年相比,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化了银行信贷的定向支持力度,为商业银行的信贷投向指明了方向。2021年,科技创新将成为银行业信贷投放的重点关注领域,绿色金融将成为银行业的竞争高地,普惠小微贷款或维持高增速,以县域金融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将成为银行业主要抓手。
首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因此,代表着科技创新方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或将成为银行业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今年1月,《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办法》施行将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占比纳入商业银行的考核体系,以衡量银行服务国家发展目标和实体经济的质效。2021年要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维持在15%以上,商业银行必然要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预计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占比可提升1至2个百分点。
其次,商业银行以绿色转型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绿色金融将成为新的信贷业务增长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碳市场交易会给银行带来新的业务蓝海,银行业将打造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碳市场等为主的多元化、创新性的绿色金融产品。预计2021年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将超过12万亿元,同比增长高于20%。
同时,《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普惠金融力度,要求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在此背景下,供应链金融或将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在信贷优惠政策持续释放红利、供应链金融创新提质增效的环境下,预计2021年金融机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将依然超过30%,大型商业银行也会超额完成30%的增长目标。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县域金融成为银行业强化“三农”服务的重要抓手。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背景下,预计2021年农村和农户贷款将维持增长态势,同比增长分别在13%至14%、15%至16%左右。
主持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那么,如何看待今年的风险防控形势?银行业应当怎么做?
陈卫东:2021年严监管和防风险仍是重中之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科技的监管。从监管释放的信号来看,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创新都要在监管框架下有序展开,变相逃避监管或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假创新”“伪创新”都将被遏制,通过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促进金融科技领域的良性竞争。
二是继续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继续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的政策红利将会持续释放。随着银行业经营业绩修复,中小银行的内源补充资本能力将有所提高,再加上优先股、可转债、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外源性资本补充工具,预计2021年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压力有所减轻,风险抵补能力依旧充足。
三是推进政策性银行分类分账改革。政策性银行分类分账改革是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分类分账改革完成后,政策性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将更为清晰,权责更加明确。这也是切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一环。
从2021年商业银行重点开展的金融业务来看,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领域都存在信息不对称、违约风险高等问题,商业银行需要重点把握风险和收益的平衡。一是严把客户准入关,从源头上降低信用风险。二是健全智能风险防控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建立更加精准的智能风控管理系统,提升风险定价水平,追踪用户信用数据,监测用户贷后行为。三是多元化处置不良资产。除了利用传统的清收、催收、核销等手段,还可以积极探索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并购重组、债转股等新方式,尝试单户对公转让和个人不良批量转让新制度,加强与资产管理公司的合作,多渠道加速对公和个人不良贷款的流转,提高不良贷款处置的质效。四是强化公司治理。金融机构可以从改善股权结构、规范股东行为、厘清职责边界、加强外部监督等方面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 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2021/03/19
- 张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多措并举推进信用监管工作 2021/03/19
-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1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的通知 2021/03/19
- 江苏明确2021年企业信用修复培训工作计划 2021/03/19
- 重庆推出29项86条便民办税新举措 2021/03/19
- 电子商务公共服务惠民惠企行动
-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
- 6.14 信用记录关爱日” 2020...
- 2020年两会“信”热点
- 我国推动家政服务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纪...
- 2020年将加快《社会信用法》立法工...
- 信用时代 鉴往知来—国富泰2019年...
- 《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政策梳...
- 第八届全国商务诚信建设大会在京成功举...
- 《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
- 《关于建立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的指导意...
- 《关于全面推开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
- 第八届全国商务诚信建设大会即将在京召...
- 《信用修复机制》政策梳理
- 中国商务信用联盟商务诚信论坛暨第二次...
- 2019年两会“信”相关
- 信用生活 奋进中国
- 这次人大常委会会议多重要?这些法律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