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 首页 > 信用解读 > 正文
分享到:
    
中宏网舆情分析:“双11”优惠套路深,买的不如卖的精?
2017-11-13 09:56:46 来源:中宏网
早在10月中旬开始,各路商家及电商平台便为今年的“双11”网络购物狂欢节展开各式各样的预热活动和宣传造势,时至今日,相关活动仍如火如荼,热度只增不减。然而在火热的同时,今年的“双11”也引发了集体大吐糟,原因是——部分商家及电商平台推出的各种促销、打折、预售等活动规则越来越复杂,消费者们直呼“烧脑”。

早在10月中旬开始,各路商家及电商平台便为今年的“双11”网络购物狂欢节展开各式各样的预热活动和宣传造势,时至今日,相关活动仍如火如荼,热度只增不减。然而在火热的同时,今年的“双11”也引发了集体大吐糟,原因是——部分商家及电商平台推出的各种促销、打折、预售等活动规则越来越复杂,消费者们直呼“烧脑”。

(图片来自网络)

据查阅“双11活动规则”相关新闻,最早的报道出现在10月21日的成都商报,文章题为《今年双11太难了 网友:数学和阅读理解不好的人不配过双十一!》。文章以图文形式介绍今年双11商家活动规则,无门槛红包、支付宝口令红包、火炬红包……定金膨胀翻倍、支付尾款时满减、各种叠加红包和优惠券、无门槛跨店活动等,着实是在考验大家的数学和阅读理解能力。

10月底相关报道再次出现。10月30日,北京青年报发文《“双11”商家卖货难觅直接打折》,文章指出今年众商家促销活动的内容纷纷推陈出新,规则更加复杂。例如预售、定金膨胀金、各类满减红包、直降红包、返现券等优惠券以及7天或30天保价政策……网友们纷纷吐糟:“简单粗暴的直接打折活动已经很难见到了,买个百十元的东西,得花几个小时研究各类规则”、“没有‘奥数’功底已不敢应战”。

期间,亦出现不少媒体评论指出今年“双11”玩法的诟病,甚至是对“双11”这个节日本身的质疑,如中国青年报10月31日发布的文章《“双11”堪比奥数竞赛 还能让人狂欢多久》。

随着“双11”的临近,相关话题的讨论越来越多,围观吐槽愈演愈烈,有关部门终于出手。

10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召开“双11”电子商务领域信用建设工作媒体通气会。会上提到,“双11”前后将发布电子商务领域黑名单,同时还发布《电子商务领域信用风险“双11”预警报告》和《“双11”网络促销活动期间消费信用评估报告》。会议要求,加强电商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维护“双十一”消费者权益。

工商总局近日印发通知,要求加强网络市场监管,规范双十一促销活动。目前,由工商总局、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等网络市场监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组成的联合督查组,将在“双十一”前实地调研指导京东商城、携程网、苏宁易购、阿里巴巴、网易严选、唯品会等网站平台,对企业加强自治、落实平台责任、规范网络集中促销活动提出要求。

以下是10月26日至11月8日相关舆情走势情况:

数据显示,10月26日至29日,三平台关于“双十一活动规则”的话题热度未引起较多关注;10月30日,北京青年报发布的文章《“双11”商家卖货难觅直接打折》被大量传播,致相关话题热度再次回升;11月2日,微博平台话题关注度达到峰值;11月3日新闻、微信热度亦达峰值,随后各平台在周末有所回落;11月6日周一开始,舆情量再次走高、大幅攀升。随着“双11”的临近,预计相关话题热度仍将保持高位。

新闻媒体中,中国新闻网刊发的文章《发改委:“双11”前后将发布电子商务领域黑名单》被人民网等百余家媒体转载;中国新闻网刊发的文章《多部门出招规范“双11”要求不得先涨价后打折》,以及法制日报刊发的文章《“双11”预售乱战,你中了多少枪》等被大量转载。微博平台上,@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网、@共青团中央等媒体大V获得转发及评论量累计过万。微信平台上,人民日报微信号11月2日推送的文章《【提醒】“双十一”网购时擦亮眼!这些企业上了黑名单》获大量关注,目前文章阅读量已超10万+、点赞3000多。

以下是监测期间舆论观点摘选:

1、今年“双11”活动规则太复杂

微博网友@莲花童子哪小吒:双11活动规则越来越复杂,计算公式越来越多,反正最终也是看运气。没意思了,还是怀念第2年的双11,简单粗暴的5折与红包。那时候好像是淘宝的双11,现在淘宝是淘宝,天猫是天猫。双11好像跟淘宝没什么关系了!

微博网友@对象是单均昊啊:刚刚看了微博才知道,原来双11各种套路……那像我这种,红包不抢,规则不看,咔咔交定金的人来说,对方的钱会不会太好赚了点?

微博网友@车市观察:定金膨胀翻倍、支付尾款时减免、各种叠加红包和优惠券……距“双11”还半个月,战斗却早已打响.....反正我是算不明白,最明智的促销都是最简单明晰,把规则复杂化容易让人钻空子。

中国青年报评论:“双11”促销规则并不是在今年骤然复杂起来的。比如无法合并订单、用“券”限制多、红包种类繁多且各有用法,往年也有不同程度存在,只是可能不如今年这么明显。

2、“双11”优惠大不如前

微博网友@榴蓮社長:留意过价格的都知道其实双十一其实也没有很便宜。

微博网友@轰纸抽啊抽不停遥立:有的店双十一卖的比平时还贵。

微博网友@JillinaChen:以前双十一降价力度确实挺大,买到很多确实非常便宜,质量有好的品牌。从去年感觉就开始垃圾了,今年看了活动,有些东西一算,跟平时价格差不多,或者更高~

中国网评论:今年的双十一对消费者而言有点“难”,主要“难”在规则繁琐,优惠程序复杂,令人眼花缭乱。弄得网友们纷纷感慨:数学不好还是别玩双十一了。不过,相较于九年前,双十一打出的五折口号,现在的优惠力度的确大不如前了,甚至成为了某些商家抛售的噱头。而今,各种先提价再打折的“假优惠”令双十一广受诟病。实际上,“假优惠”绝不是双十一的正确姿势。

3、不想参加今年“双11”活动

微博网友@Linda焱芹晓:想买的东西老早加了购物车,结果现在涨价了,先涨后降有意思吗?抵制双十一!

微博网友@Vital-Karry:今年完全不想买!!买个东西还这么麻烦!!干脆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下单买爽快的多!

微博网友@我和我美丽的梦境:我已经不期待了,我不会买

微博网友@Sophiiie-:听说太麻烦了,然后我就不参加了。

4、希望“双11”优惠少一些套路

微博网友@candyleee正坚棉:一看商场优惠买几送几、满多少减多少就头疼,更何况双十一这种玩法,我根本算不过来,不是不想省钱,是怕费脑,就想简单点儿,少整这些有的没的,做点儿良心生意,每天都是双十一。

微博网友@障班班长:淘宝明年双十一能不能别搞幺蛾子了,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我很傻的,数学不好又不识字,你写规则再多我也看不懂,求你明年就红色宋体五号加粗下划线告诉我这东西多少钱,便宜!能买!送赠品!不买你就呆!那我就买了,对你百分之百信任,求求你也体谅体谅我,让大家和和气气过一个愉快的单身节。

微博网友@Mr孙宁:简单点,打折的方式简单点。不要先提价,后减价,各种套路之后,发现比原价还贵。今天的双十一,很多都是商家圈钱的机会,而非你享受优惠的时刻 。

法制晚报评论:双十一优惠套路太深,或许会让一些被忽悠的人们“剁手”,但终归不是长久之计。这些年来,双十一销量攀升,但因为商品质量良莠不齐以及快递变慢递所带来的投诉也不断攀升。所以,要赢得消费者的信赖,理应少一些套路,多一份真诚。比如说,来一些实实在在的现金折扣,就会让消费印象深刻;再比如,与其为了数字好看而搞起变相的饥饿营销,非得让大家在双十一当天下单,倒不如让消费者提前享受双十一的折扣,以免商家集中发货又让快递爆棚。

舆情点评:

“双11”作为一个由“光棍节”延伸的集体购物节日,每一年都被公众所期盼,大家都希望能从中得到物质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快乐。随着网络消费方式的快速普及和发展,大家也对“双11”活动的“性价比”有了更多理性的认识,买家也和卖家一样,越来越精。

而如今“双11”却玩起了套路,岂能不令大家失望和吐槽?

要知道,“双11”从兴起到兴盛,始终存在一条不言自明的界限:商家所设定的规则的合理性,与消费者对于集体购物的参与和对价格优惠的向往是匹配的。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感到优惠获得之不易,简单粗暴的打折被精细化甚至充满陷阱的让利规则所替代时,说明两者已经失衡。

去年,国家发改委受理涉及“双11”网购节的投诉案件中,促销优惠不实是消费者投诉最为集中的问题,占比62%,主要包括优惠条件限制多、优惠承诺不兑现、保价承诺不保价等。而在更早以前,先涨价再降价促销的手法曾备受诟病……如今,折扣真实起来,但优惠条件限制却多了,这不得不让人怀疑:这是不是一种迂回应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当消费者大众看不出来么?别忘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任何规则都得适度。对于消费者来说,商家的优惠让利规则越简单越好,如果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等机会成本才能获取,只会让人知难而退,那么一传十、十传百,“退”也将形成大潮……而这恐怕不是商家们想要的结果吧?

所以,今年“双11”各路商家及电商平台应该深刻反思,认真倾听舆论呼声,拿出实实在在的诚意,在有关部门及媒体监督下,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网络市场环境和安全放心的网络消费环境。牢记:诚信比赚钱更重要!要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套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