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刘某在微博上发布信息称“保定252医院确认一例非典”,随后媒体介入报道,网友参与讨论。23日,保定市252医院和市卫生局均否认出现非典,但未作出更准确说明。25日和27日,卫生部两次出面辟谣,称保定并未非典爆发,此事舆论热度开始下降。27日,保定市公安局新市区分局称对造谣者依法劳动教养两年。此消息一经披露,再次引爆舆论关注。
从舆情应对角度分析,谣言发布初期,保定市政府未及时应对,错失危机处理的黄金时间点。面对谣言,保定市卫生局只含糊不清地称保定出现的病例“只是普通流感”,未能赢得网友信任,使舆情仍在高位运行。事件发展中期,卫生部及时介入,两次辟谣,较好地化解了网友的质疑。事件末期,围绕保定市对造谣者判罚是否过重的争论,使得官方形象面临“二次伤害”的危险。
一、事件概述
2月19日,互联网站经营者刘某某在互联网发布了“保定252医院确认一例非典”的虚假信息。
2月23日,保定市252医院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没有非典之事,保定市卫生局也表示,相关患者均系普通流感,无死亡病例,医院日常运行正常。
2月25日,卫生部网站发出官方消息称,保定市出现的并非非典,而是“腺病毒”。
2月27日,卫生部召开发布会再度辟谣,称河北保定出现呼吸道感染病并非“非典爆发”;同日,保定公安局新市区分局发布消息称26日依法查处一起散布非典谣言案件,涉案人员被依法劳动教养两年。
二、舆论关注度走势
河北保定非典谣言事件源自微博。2月19日,一位刘姓网友在微博上发表消息称“保定市252医院确认一例非典”。在消息发布初期,微博的关注度并未呈现快速上升态势,而是保持在一个相对的低位徘徊。
新闻媒体对此事的关注度则始于24日,报道围绕的主题是“保定卫生局否认现非典病毒,称网上传闻系谣言”。伴随着新闻媒体对此事的报道,微博平台上网友的关注度也开始呈现直线上升态势,不少网友对官方“否认非典病毒”的说辞持怀疑态度,直到卫生部官方网站发布消息对此事进行辟谣,微博平台上的舆论热度才开始回落。
新闻媒体自24日报道此事后,关注度一直递增,2月27日曝出消息称,散布非典谣言的刘某被依法劳动教养两年,再次引爆媒体关注,媒体关注的焦点开始放在了“量刑是否合理”的探讨上。与此同时,微博平台上本已开始回落的关注度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网友纷纷参与到“量刑是否过重”的讨论中,从而使得新闻媒体和微博自媒体的关注度同时达到一个峰值。
三、舆情应对过程点评
保定非典谣言事件作为一起非突发性危机事件,给予政府充足的应对时间。然而,纵观此事件的4次应对,保定市官方并没有充分利用时间充足的优势,对事件的重视程度不高,最终导致事件由小范围的传播演变成大规模的热议。
第一次回应,保定官方被动接受采访,信息披露不充分,错失处理危机黄金时间。保定市官方和保定252医院23日接受媒体采访,此时距离非典谣言最初发布时间4天有余,事件已经开始在网上广泛传播并发酵,此时官方的应对已经错失了处理问题的最佳时间点。同时,在回答媒体采访时,院方称“没有非典”,保定市卫生局称“只是普通流感”,两者都没有清晰准确地向网友传递新闻事实,这种模糊的回答,只能加剧网友揣测,反而不利于事件的最终处理。
第二、三次回应均由卫生部作出,分别通过官方网站和发布会的形式向网友传递了一个准确的事实——保定市出现的并非是非典,而是“腺病毒”,并对“腺病毒”的病理及易感人群进行详细说明,打消了众多网友的质疑,使得保定市面对的舆论压力有所下降。
第四次回应,保定市官方称对造谣者依法劳动教养两年,此消息一经披露,媒体和网友的关注度再次提升,同时事件的聚焦点也从非典谣言快速转向“量刑是否合理”。保定市官方对此事的处理结果遭到舆论的质疑。
四、网友观点倾向性分析
对造谣者惩罚量刑过重(36%)
腾讯网友:网友的因言获罪不过是散布非典谣言,就判劳教两年?是不是量刑过重了?还是要依法办事。
剖析谣言产生的原因(21%)
中国网网友:网络平台的出现,使得信息的发布变得极为简单,而匿名的方式,又可以让发布者规避责任,使得谣言产生的成本降低,无论是日本大地震时的“抢盐潮”,还是保定非典谣言,都说明了这点。
新华网网友:保定非典谣言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源自人们对2003年非典事件的恐惧,很多人听风就是雨,对此谣言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大量的转播为保定谣言事件推波助澜。
质疑官方信息不公开(19%)
新浪网友:我们的社会,信息不公开的现象太多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有关部门不愿意让人民知道得太多。
五、媒体评论摘要
非典谣言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的传播,并在传播的过程中得到激发,一定跟相关的一些征兆和当时的一些责任机构,比如说政府相关机构反应不及时、信息公开不够联系在一起,当然也与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信任程度不够有关。(据央视《新闻1+1》,作者:喻国明)
你不能指望公民证实后再传播相关信息,因为公民除了监督政府的权利,还有自保权,公民在听到相关消息后,有权为保护自身的利益而进行信息传播,提前做好防范。防范谣言的最好方法不是要求公民去一一证实,更不是对公民进行拘留和劳教,而是进行及时的信息公开。譬如当年非典事件,当中央政府进行充分的信息公开后,社会的谣言就没有了市场,而此次保定,当卫生部和保定官方出面澄清后,谣言不是消于无形了吗? (据经济观察网,作者:杨涛)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散布大地震谣言只拘留10天,为何散布非典谣言要被劳教两年?这样的处罚是否有损法律威严? (据红网,作者:李清)
这起事件折射出当前我国的信息公开机制存在很大的问题。因为信息不公开,民众无法获取到正确的信息,从而盲目相信各种社会谣言。这样不仅会造成社会恐慌,严重者还会引发社会危机。对刘某那样看似严厉的处罚并不一定能从根本上杜绝谣言,要想杜绝谣言的发生,最根本还在于清除谣言所滋生的土壤。根除谣言,关键还要靠政府相关部门及时对突发事件作出回应。任何事件引发的谣言都绝非空穴来风,除了信息公开机制的建立,民众还应该提高甄别谣言的能力,培养成熟理性的舆论心态。只有政府、民众、媒体多方面协作,在开放多元的传播环境下,我们才能够共同抵制谣言。同理,对于一切社会不稳定因素,防范于未然远远胜过亡羊补牢。 (据荆楚网,作者:程思明)
六、舆情点评
河北保定非典谣言事件属于典型的“谣言型”危机事件,在处理此类危机事件时,政府应把握几个要点:一是,针对谣言回应的速度要快;二是,必须向公众传递准确而清晰的事实真相,让谣言止于事实面前;三是,回应主体一定要有权威性。
从舆情应对的角度来讲,保定市官方在谣言出现后4天才被动接受媒体采访,对此事进行回应,此时已错过处理危机的黄金时间点。其次,官方在回应此事时,未能就事件做出清晰准确的描述,而是称网友反映的病情为“普通流感”,这给网友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含糊不清的回应,不利于事件朝向有利的方向发展。第三,卫生部及时介入,对保定市出现的病情做出详细说明,否认非典,指明“腺病毒”,逐步消解了网友的顾虑,使得非典谣言危机得以平稳处理。
然而,在非典谣言事件逐步平息时,保定市官方对造谣者依法劳动教养两年的惩罚再次引起媒体和网友的关注。非典谣言处理的不善已经给官方形象造成一定损害,对造谣者判罚是否过重的争论使得官方形象面临“二次伤害”的危险。
随着微博等自媒体的迅猛发展,一些没有事实根据的信息会不断地出现在互联网上,对地方政府可能造成负面影响的消息也会掺杂其中。当面临这种“造谣型”危机事件时,首要做的是不能失语,必须善于掌握互联网时代赋予每个人同时也赋予官方的“麦克风”,从而快速、准确、清晰地发布信息,在谣言尚未形成舆论压力之前,平息谣言,从而降低对社会所造成的伤害。
- 【舆情分析】晒“三公”重要,治理更重要 2012/06/08
- 【舆情分析】“直面质疑 动态回应”深圳危机应对受好评 2012/06/13
- 【贴吧】深圳举报政府采购违规行为最高可奖十万元 2012/06/08
- 【博客】中金所:对违规行为“零容忍” 2012/03/15
- 【贴吧】散装蛋“生日”不明一次别买太多 2012/06/12
- 【社区】“太子乐”等婴儿奶粉 检出夺命菌 2012/06/11
- 【贴吧】“立顿”袋泡茶被曝含高毒农药 2012/06/11
- 【博客】深圳累计缴费需满25年 断3月清零 2012/06/08
- 【贴吧】稀土协会悬赏征集违法线索 治理行业乱象 2012/06/06
- 【论坛】食品、玩具、早教领域诚信问题集中 2012/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