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信用新闻 > 正文
分享到:
    
人民日报关注消费外流:对国内市场环境缺乏信任
2016-01-22 09:59:1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热衷海外“扫货”,有些是因为对国内市场环境缺乏信任;有些是因为国内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力较弱,不能满足消费新需求;有些是因为服务不到位,消费体验差。

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热衷海外“扫货”,有些是因为对国内市场环境缺乏信任;有些是因为国内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力较弱,不能满足消费新需求;有些是因为服务不到位,消费体验差。人们漂洋过海抢购马桶盖、奶粉、丝袜、电饭煲等国内市场上并不缺少的产品,甚至接受体检等常规医疗服务,使大量购买力持续外流,为其他国家的GDP“做了贡献”。要留住这些数额可观的购买力,还需在供给侧下一番大功夫。

看环境

竞争失序缺信心

看上去是消费者相信国外的产品,说到底是相信国外的监管。比如,同样买一件名牌手袋,从国外买的绝对是正品,但在国内就不一定

【镜头一】在澳大利亚悉尼一家食品超市,正在选购奶粉的北京游客肖慧说,旅游团中买奶粉的朋友不少,大家的心态差不多,认为国外标准完善、监管到位,奶粉的质量可以得到更好保障。

“每次回国都是大包小包,有些吃不消。”安徽合肥的徐晓宇在德国留学,回家过春节前,不出所料地接到长长的代购清单。徐晓宇说,如果只是代购国内不容易买到的德国特产倒也罢了,但清单中大多是国内并不缺少的产品。

以奶粉为例,徐晓宇说,在德国代购奶粉挺闹心。为了保障当地人需求,德国商店对游客买奶粉实行限购,每人每次最多买两罐。完成十几罐的代购任务,要跑好几家商店。每次结账时,她能感觉到别人异样的目光。明明是花钱买东西,却搞得像是在占便宜,这种滋味不好受。徐晓宇很纳闷:“国外奶粉值得咱这么抢购吗?”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说,国内消费者出国旅游时,在当地买一些国内没有的特色产品,属于正常现象。然而,中国游客在海外抢购的不乏国内市场供给充足的商品,比如奶粉、丝袜、马桶盖、电饭煲、服装、家化用品、保健品、玩具等。这部分消费外流的不合理因素居多,应该认真研析,并且努力引导回流。

品质差别很大吗?有些产品并非如此。拿电饭煲来说,有人曾用海外代购的电饭煲和国产品牌的电饭煲进行测试,结果根本无法分辨二者煮出来的米饭的区别。

再说奶粉。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尤其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国奶粉企业吸取教训,生产能力和安全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国内知名企业生产的奶粉,质量是有保障的。

“实际上,代购奶粉是有风险的。”这位业内人士说,保障奶粉安全,运输过程和生产过程同样重要。消费者代购的奶粉,运输过程往往不够专业,在高温等环境下,难以保证质量。而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奶粉配方,都是根据当地人的饮食和体质情况而定的,代购的奶粉不一定适合中国宝宝。

质量无明显差别,甚至还有风险,消费者为何仍热衷去境外“买买买”?

“其中的根源,还是市场环境出了问题。”一位在奶粉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企业负责人说,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有一个阈值。超过阈值后,信任就可能崩塌,消费者不相信来自监管方的信息,反而会相信捕风捉影的谣言,行业陷入恶性循环。这个问题不解决,奶粉行业很难发展。

这种不信任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同样买一件名牌手袋,从国外买的绝对是正品,但在国内买就不一定了。即便都是正品,有些消费者会认为,国内市场销售的东西在品质上跟国外有差别。

市场环境之于企业,像是土壤之于花朵。良好的环境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基础。市场环境如果出了问题,就会劣币驱逐良币,好企业难有好发展。中国奶粉行业有一个怪现象:有些企业不靠提高产品质量赢得市场,而是一心想着找机会抹黑其他企业,把别人拉下来,自己爬上去。一些子虚乌有的负面信息弥漫在市场,加剧了消费者对市场的担忧。

赵萍认为,在有些竞争失序的行业,当务之急要进一步完善监管。这种监管不能大而化之,而要将责任具体到企业、具体到人。只有建立起让失信者寸步难行的市场环境,才能让消费者买得更放心,让企业发展更有空间。

看产品

有效供给差得远

制造能力过硬、创新意识不足,是国内不少行业的尴尬现状。海外“扫货”是人们在利用全球市场满足自身需求

【镜头二】“外形差不多,功能大不同。”在英国伦敦的一家超市,来自上海的游客江一心买了两个婴幼儿奶瓶。她说,在安全性、人性化等方面,国外产品的细节处理明显更到位。虽然价格贵了一些,但还是愿意选购国外产品。

“消费者在国外抢购的商品,品质上确实比国内高出一筹。”商务部研究院消费与流通研究所副主任关利欣说,分析这部分消费外流,需要结合我国消费市场供需两端的新特点。

在需求端,规模增长的同时,结构快速升级。国内消费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速,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为3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同时,老百姓的需求正从满足于“有没有”升级到“好不好”“潮不潮”;从追求量的满足转向追求质的提升,从有形物质产品更多转向服务消费,从模仿型排浪式消费转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

在供给端,却没能跟上需求端的变化。市场供给虽然量大,但在很多行业,有效供给严重不足。今天,全球经济深度融合,新的消费需求在国内无法得到满足,自然而然地被推向了海外市场。“去海外‘扫货’,一定程度上是国内消费者在利用全球市场满足自身需求。”赵萍说。

山东济南某事业单位员工王伟去年到内蒙古旅游,在一家知名景区花100元买了一顶帽子。据商家说,这顶帽子是当地老百姓手工编织的,特别有纪念意义。没想到,一个月之后,王伟在湖南某景区游玩,竟然看到同样做工的帽子,只是帽子上的几个字从“内蒙古”换成了“湖南”。

“这听起来像是笑话,但反映了我国旅游纪念品市场同质化严重。”关利欣说,旅游纪念品本来可以成为旅游消费的一大支点,但国内各大景区的纪念品店铺,摆出来销售的无非是挂件、围巾、纸扇、手镯等缺少地方特色文化的手工艺品,只是简单地印上景区图案加以区分。这样的纪念品,怎能打开消费者的腰包?

国外很多景区的旅游纪念品具有独特性和观赏性。在荷兰,郁金香作为一种本土元素,被开发成多种旅游纪念品,如郁金香形状的饰品、小摆件、头巾等,郁金香种子也成了游客争相购买的纪念品;在美国,迪斯尼乐园的纪念品不仅种类丰富、多姿多彩,还衍生出玩具、文具等文化创意产品。

产品品质决定了市场总量。数据显示,在不少发达国家的景区,旅游购物收入占到旅游总收入的60%左右;而在国内,旅游购物的占比不足旅游总收入的20%。

“如果国内可以买到,肯定不愿意海淘,毕竟挺麻烦。”不久前,深圳龙岗区某企业员工高新想买一个网上火热的“屁桃”玩偶,送给朋友做生日礼物。在网上搜寻了好几天,发现很多国内卖家的玩偶造型几乎一模一样,而且不美观。无奈,他只能通过海淘,在一家韩国网站购买了一款满意的商品。“从生产能力上说,国内企业完全可以生产出这样的玩偶,为什么总是输在创意上?”

制造能力过硬、创新意识不足,是国内不少行业的尴尬现状。很多企业并不看重创新,甚至认为“与其费力创新,不如专心模仿。”长此以往,不根据需求及时调整供给,即便随着市场总量上升获得暂时的生存空间,最终还是难免被淘汰。

关利欣说,鼓励创新,政府也要有作为。创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于企业来说,创新投入大,市场回报具有不确定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让创新少一些后顾之忧,有利于激发社会的创新活力。

看体验

受累窝火不值得

消费群体的眼光高了,服务还是原地踏步,有些人干脆就去国外花钱“买体验”了

【镜头三】“同样是花钱,国外消费的体验明显更好。”北京市海淀区某互联网企业员工李丽到美国旅游,在当地一家大型商场买了两双鞋。结账5分钟后,这两双鞋的折扣从八折变成六折。工作人员找到正准备离开的李丽,告诉她将会把多出的钱退回到银行卡上。“退的钱虽然不多,但是如此负责的态度,真的让人愿意多买一些东西。”

关利欣说,随着消费更加个性化、多样化,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因素从产品本身延伸到与产品有关的各个服务环节。不少消费外流是服务不到位、消费体验差引起的。

如今,人们到餐厅吃饭,不仅要求菜品味道好,也越来越在意装修格调、服务档次、就餐环境等;去商场购物,商品品类是否齐全、价格是否实惠只是基础,能否满足儿童娱乐、朋友小聚等私人化需求变得重要;入住酒店,关注房间环境、娱乐设施等硬件的同时,更看重办理入住是否方便、酒店服务是否人性化……消费者的眼光高了,服务没有随之提升,有些人干脆就去国外“买体验”了。

“国内不缺名山秀水,为何留不住游客?服务是软肋。”四川成都一家旅行社的领队李明说,多次带团在国内外旅游,比景观,国内景区并不逊色;比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但比体验,国内景区明显矮了一截。

国内很多景区不注重保护文化、提升服务,一味求大求全,商业味太浓,置身其中,难以获得轻松愉悦的体验。从抵达到离开,游客可能遭遇一系列难题:在停车场找不到停车位;停好车,找不到售票口的指示牌;进了景区,工作人员讲解像是背剧本,不生动也没特色;厕所难找,卫生环境差;寻求帮助,景区工作人员一副爱搭不理的态度……

“如此旅游花钱受累又窝火,这样的体验遇上一次就怕了。”李明说,国外景区的感受完全不同:景区管理智能化,门票提前预订,不需排长队;停车场车位充足,不需为停车发愁;景区线路标识醒目,游览便利;景区工作人员耐心回应游客需求,甚至主动询问游客是否需要帮助……“对比之下,差别立显,到国外也是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理性选择。”

不少中国消费者前往美国、日本,旅游之余在当地进行体检。比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等,国内与国外相差无几。费用动辄上万元的海外体检究竟好在哪儿?个性化治疗方案和精细化服务是关键。

浙江杭州某互联网企业员工陶婷去年到日本体检。体检前,工作人员先让填写病史调查卷,并留作档案。问题十分详细,从以往病史到饮食习惯、运动情况、是否抽烟喝酒等都有涉及。体检项目非常个性化,根据需要可定制体检项目。体检环境也很好,感觉不像医院,而像高端休闲会所。“相比而言,国内体检成了没特色、不贴心的‘大路货’。”

“说到底,海外消费热是因为我们的供给出了问题。”关利欣说,希望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将带动市场环境进一步完善,更多创新创意产品涌现,企业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并改善消费体验。这些因素加起来,中国海外消费有望回归一个更合理的水平。

网友热议消费外流

价格只是表象,品质才是核心(链接)

@落雨天:中国消费者到海外代购奶粉,明明是花钱,还要受人白眼。中国不缺奶牛、奶粉和奶企,缺少的是消费者的信任。

@凤鸣在龙山:从马桶盖到奶粉,从电饭煲到纸尿裤,对于生产这些产品的国内企业来说,消费流失实在可惜。

@天天赞:中国游客海外疯狂购物,表面上看是因为价格低,实际上是因为国内产品的品质差一大截。既然在国内买不到,只好跑到国外去买了。

@明明有话:一流产品出口,二流产品内销,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怪现象?说到底还是咱们的标准不完善、监管不到位。

@悠悠水乡:辛苦海淘回来的奶粉,孩子喝了上火!咨询医生才知道,外国奶粉的配方不适合中国宝宝!看来海外抢购不能盲目。

@面包憩站:一边是产能过剩,一边是海外抢购,说明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该打造好而精的时代了。

(本报记者 常钦整理)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