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诉 | 邮件投诉 | QQ投诉 | 4006-400-312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信用新闻 > 正文
分享到:
    
珠宝检测师揭行业以次充好乱象:身背三包袱
2013-09-17 09:10:55 来源:南方日报
近日,“秋老虎”愁煞了许多生意人,74岁的FGA国际珠宝鉴定师王利群每天依然要雷打不动地从家里赶往华林国际珠宝城的办公室。作为国家级珠宝检测权威机构—中工商联珠宝检测中心的技术负责人,她在周末以外的每个工作日,都必须随时准备解决员工们在检测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珠宝检测师揭行业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乱象:身背三包袱
珠宝鉴定师要直面行业造假行为。陈志刚

珠宝检测师揭行业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乱象:身背三包袱

珠宝专家王利群。

近日,“秋老虎”愁煞了许多生意人,74岁的FGA国际珠宝鉴定师王利群每天依然要雷打不动地从家里赶往华林国际珠宝城的办公室。作为国家级珠宝检测权威机构—中工商联珠宝检测中心的技术负责人,她在周末以外的每个工作日,都必须随时准备解决员工们在检测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广东是闻名海内外的珠宝玉石产业重镇,尽管翡翠、和田玉等市场主导玉种原材料都来自境外或北方,然而,全国市场上流通的七成以上珠宝玉器都是在广东境内加工和生产的。近十年来,对珠宝玉器的投资在民间不断升温,珠宝检测也成为了这个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年珠宝业发展得太快,行业内部出现了大量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现象。”不过,王利群对南方日报记者感慨道,检测专家作为这个行业的守卫者,平时的工作无异于走纲丝,很多力量都在以不同方式来阻挠检测机构发挥它的专业性。

其他一些检测机构则告诉记者,一些出名的检测师每天都感觉身上背着三重甩不掉的包袱。

包袱1

利益集团虎视眈眈

检测师背上的第一重包袱,是造假集团的阻挠或威胁。王利群一脸凝重地告诉南方日报记者,珠宝检测机构出具的证明,就像一面照妖镜,目的就是帮助没有专业知识和鉴定经验的买家,让假货现出原形。然而这一来,虽然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却免不了要损害造假集团的经济利益。

9月13日,记者在王利群的引领下,进入了该中心位于华林国际珠宝城C馆六楼的检测实验室。华林国际位于康王路,是华林商圈最大的珠宝交易区。与室外喧闹吵杂的市集环境极不相衬的是,实验室里的氛围严肃而安静。在实验室核心工作区的一张办公桌面,记者看到一大堆刚完成检测流程、准备出具的检测报告。据了解,目前云集在华林商圈的珠宝玉器商铺已经有上万家,而每年从这里流通出去的珠宝玉器已经占到整个广州交易量的九成以上。为了更有效地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很多商家都会主动委托检测机构出具权威报告。当然,很多顾客在商家没有主动出具检测证明的情况下,也会自行把买来的珠宝送往检测机构。

记者了解到,珠宝检测实际就是凭借专家的经验以及借助科学仪器设备(譬如偏光显微镜、红外光谱仪等)的专业分析对送检的珠宝玉石里边所含的化学成份作出结论性的判断。而王利群接待的顾客,90%以上都是来要求鉴定真假的。据其透露,检测机构尽管不像执法部门那样直接参与打假,但其出具的检测报告却是顾客和执法部门判别真假的有力证据。为此,一些造假集团为了捏卫自己的既得利益,总是千方百计地阻挠检测机构揭露真相。有的不法分子甚至直接打电话来威胁检测师。

王利群的说法并非危言耸听。记者从广州另两家检测机构得到印证,检测师在日常工作中确实会接到一些不明来电,警告他们不要乱说话。

但是,根据法律法规的约束,检测师说假话很可能被吊销职业证书。因此,很多检测师为防遭到打击报复,又不想为虎作伥,往往在接到类似警告后就会作出“退测”的处理,精明的顾客当然也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包袱2

同行机构勾心斗角

检测师背上的第二重包袱是同行机构的勾心斗角。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消费者在买下一件或多件珠宝玉器后,为求保险,往往会先后送往不同的检测机构检测。因为很多检测机构,为了方便顾客,都会把实验室尽量设在离消费市场更近的地方。然而,在拉近了与商家的距离后,很多消费者又会产生一种无名顾虑,怀疑检测机构会和商家合伙来坑人。

当前市场上确实存在大量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诈骗现象,所以,对于顾客这种危机意识,王利群说她能够理解。“但是,如果我们知道顾客对同一件商品曾经送到别处检测过,特别是有熟悉的同行曾经参与过,我们就会觉得很为难。”

王利群所说的为难,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当前市场环境复杂,造假手段不断更新,有些赝品只经过一次检测并不能百分之百鉴定出来。因此,专业机构也会有误差。如果因为小概率的事件来否定同行,既有违科学,也有失公平。何况,误差并不一定发生在第一次检测的机构身上。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造假手段可谓千奇百怪。”王利群说,一些违法商人甚至还在因应检测仪器的的升级换代而不断更新造假的手法。譬如,现在市场上出现的一些所谓的带“血丝”的古玉,就是利用矿物内部的空隙,把一般的玉放进动物的血水里边泡出来的,有的甚至利用激光打孔灌水的办法来制造出“血丝”的效果。因为他们知道专业检测不允许改变检测物的物理状态,所以,仅靠仪器根本无从找出这些赝品的马脚。

王利群有位朋友在桂林买过一只“血丝古玉”手镯,在送检时没有发现问题,但拿回的半道中却因为一个摔跤把手镯摔断了,水渗出来,才暴露出是赝品。同样让检测仪器没办法的还有用火烧出来的“红翡”。市场环境如此复杂,检测师不是神,就算有科学仪器的帮助,也不能一次性识别出来。

另一层意思是,万一前面的检测机构真的与卖家有利益勾结,后面的检测机构跟上去揭露真相,等于是砸了对方的饭碗。本来,不同的检测机构之间因为行业竞争的原因,难免就会有些矛盾。如果因为在个案上检测结论不一致,大家互相“拆台”,很可能就会把关系搞得更加对立,哪怕你的结论非常专业,也会被认为是一种借机打击和排挤对手的恶性竞争行为。

包袱3

委检顾客上当后怒气冲天

检测师背上的第三重包袱是顾客的无理取闹。

据王利群透露,在珠宝市场上,贪心的顾客总是第一个上当。但是上当的顾客,永远不会主动意识到损失是因为自己的贪心造成的。检测机构经常会遇到一类顾客,当检测师告诉他们送检的贵重珠宝是假货时,他们在心理上完全无法接受,甚至认为是检测师故意在骗他。“这说明了一个问题,一些买了高价珠宝的顾客,根本听不进专业意见,他要的结果就是一份能够帮助他实现价值的报告。这样的报告,我们当然出具不了给他。所以他就没完没了地跟你闹。”

实际上,顾客的这一行为根源于其专业知识和消费经验的不足。王利群给记者讲了一个真实的案例:以前有位慕名而来的顾客拿了一块30cm×20cm“碧玺”来找她鉴定,说这是他10多年前在内蒙古以16万元人民币的价格买来的,卖家自称是从外蒙古火山口获得的。最近,这位顾客准备拿到上海去拍卖,底价初步定是1200万。因为有熟人在场,这位顾客毫不讳言,此前在贵州和香港都曾经找机构检测过,结论是真货,之所以找王利群是想增加一份权威检测报告。

“当时,我拿到这件东西,第一感觉就不对劲,感觉像是一块人工合成玻璃。”王利群回忆说,因为它的断口是贝壳状的,碧玺不可能是这样的,而且其粉红的颜色一陀一陀的,非常不均匀,很像是气泡。后来科学仪器一检测,果然与她的经验判断完全一致。

当专业的检测报告送到这位顾客手上后,他们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还大吵大闹。为了定纷止争,王利群就提议说,拿着这件东西到广州另一家国家级权威机构去,看看其他专家怎么说。因为这是中国科学院下属机构,顾客接受了。结果,东西一拿到那家机构,几个专家认真看了一遍就说,不用检测也可以断定,这就是一块人工玻璃。当然,在顾客强烈要求下,专家还是按照检测流程走了一遍,结果跟王利群的判断一模一样。顾客一听就瘫在凳子上了。

类似案例不胜枚举。王利群对南方日报记者说,这位顾客最后还能接受专业的意见,而其他有些顾客,在知道自己的送检珠宝是假货后,完全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甚至拍台踢凳,在实验室门口闹个没完没了。看到这种情景,王利群也时常感到非常难过。一方面是为顾客的损失而难过,另一方面则是为检测师的专业性得不到尊重而难过。

据王利群透露,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翡翠、和田玉、碧玺、琥珀、象牙和红宝石等,都是赝品泛滥的品种,这些品种的价格往往非常昂贵,顾客稍不留意,就会上当受骗。“有些翡翠动辄要价几十万、上百万,顾客接受不了假货的现实,也是可以理解的。”(南方日报)

分享到:

相关文章